首页 > 曾庆洪功成身退,广汽蓄势重生

曾庆洪功成身退,广汽蓄势重生

2024年,当上汽集团的王晓秋正式接棒陈虹任职董事长,国有企业中仍以同样年纪执掌帅印的,仅剩下广汽集团的曾庆洪一人。眼下,带着全行业转型的希冀,随着集团一纸公告的发布,曾庆洪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将权力中心交给了冯兴亚。事关集团的发展似乎将在这一刻进行重..

2024年,当上汽集团的王晓秋正式接棒陈虹任职董事长,国有企业中仍以同样年纪执掌帅印的,仅剩下广汽集团的曾庆洪一人。

眼下,带着全行业转型的希冀,随着集团一纸公告的发布,曾庆洪终于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将权力中心交给了冯兴亚。事关集团的发展似乎将在这一刻进行重塑。

但对于曾庆洪个人,从进入广汽工作直至退休的这40多年间,眼看因他的到来,或是因他的决策,广汽一步步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外界所能给出的评价,总会带着最正面的基底。

“广汽集团改革是三件事,深度改革、实现一体化经营、产品持续创新。”

去年,中国车市陡然上升的竞争强度,的的确确让广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对于未来,集团就是这般拿出了决绝。从上之下,随着“番禺行动”的提出,广汽大步迈入企业转型新征途的信号亦是何其明晰。

是的,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间点,当身为集团董事长的曾庆洪宣布就此退休,将手中的帅印交由后生,那种对于广汽发展的期许会多了份忐忑。

但回顾过去这20多年,广汽能快速走出一穷二白的草创期,成为独自书写广州汽车工业的核心载体,那么,在外界看来,曾庆洪的功成身退,只可能预示,整个集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会以过往成绩为基底,焕然一新。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使命。

从接棒人履新开始,广汽集团或将在新的领导者手中,愈渐笃定地迎合起中国车市发展的最新步调,那我们就必须承认,曾庆洪此前一手为广汽打下的江山,确是其面对往后风雨侵袭,格局动荡时,最具厚度的筹码。

1999年至今,从临危受命组织广汽标致重组起,25年里,广汽所遇到的沟沟坎坎有多少,曾庆洪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行业发展没有任何参考方向的年代,不说曾庆洪借由合资公司的体系组建,将广汽带上发展快车道;经由多年的市场化运作,广汽大自主业务的确定,又为广汽奠定了多路协同作战的基础;

如今,市场格局再变,我相信,不变的仍是,对于广汽的发展,作为集团一个时代的一把手,曾庆洪那份始终如一的前瞻布局和市场洞察。而这一提前量,会督促广汽卸下枷锁,再次用自己的方式叩开新世界的大门。

将一辈子交给广汽

2023年10月,集团董事会换届期内,并没有如预期那样传出“曾庆洪董事长会退休”的消息。彼时,大家都在猜测,是不是行业不明朗的未来,让集团有意留住曾庆洪,期待他能在这个非常时刻带领广汽走出泥淖,踏浪而上。

或许在常人眼里,国企的发展哪会和领导的个人意志牵连得那么深。随着旧时代谢幕,广汽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拥护新一轮的周期性变化。

但是,和大多数的职业经理人不同,曾庆洪之于广汽,广汽之于曾庆洪,两者间的牵绊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厚许多。

1961年出生的曾庆洪,在18岁时就以“蓝领”的身份,从广州公安知青农场进入广州客车修理厂,做了一名普通的修理工。此后几十年,曾庆洪便将自己交给了广汽。

这期间,“广汽”二字一边深深刻在了曾庆洪一生所向的事业上,另一边,见证广汽一路发展的曾庆洪也早就放不下广汽的一切。

话说,广汽的起步究竟有多艰难?了解过广州标致缘何从意气风发跌入颓势,就一定知道,彼时,前身为广州汽车制造厂的广汽集团,太需要一批勇士将广汽汽车工业的发展扶正。

1999年,当广州标致重组为广州本田,曾庆洪就被第一时间委任了广汽本田党委***、董事、执行副总经理等职务。他的到来,需要解决的关键点是,如何在中国汽车工业毫无发展借鉴的背景下,帮助广汽在合资合作中完成快速成长。

“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经营理念,是广汽本田如今最引以为傲的发展信条。而那时,对于参与这一理念制定的曾庆洪来说,以此来提升中国车企在合资合作时的发展预见性,虽是行业首例,却真切地给广汽带去了新生。

在广汽一路求新的过程中,总有人评价说,曾庆洪做事、说话很直。多年来,车市发展的起起伏伏,也都没让曾庆洪练就出圆滑世故的处事态度,这就使得他会在某些场合招来非议。

但,这样的曾庆洪兴许才是广汽真正需要的意见领袖。

时至今日,始终带着先进思维求发展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一直是广汽很重要的业务板块。对于这一点,没人会给出质疑。只是,如果你单纯将壮大合资业务当作广汽历练自己的唯一手段,那又大错特错了。

广汽从不是一家依托合资公司而存的汽车集团。早在2005年“两会”期间,已经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曾庆洪就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汽车业必须搞自主品牌!”

同年6月,曾庆洪正式从广汽本田调任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受命主导公司股份制改革和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发展自主品牌。

而从那一刻到2016年正式担任集团董事长前后,单单是成立于2008年的广汽乘用车,就以GS4一夜爆红、GS8挑起20万级自主SUV发展大梁、GM8引领中国高端MPV三个时间节点为契机,将传祺送上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核心舞台。

视合资为集团发展根基,却又时刻牵挂着自主业务的对外扩张。的确,从2000年初到中国汽车彻底走出稚嫩期,曾庆洪就是用自己青春和对汽车工业的热满腔血,和广汽上下合力,将企业带到了一个全面向上发展的新时期。

但对于坐于管理层头把交椅上的曾庆洪而言,只要中国汽车一天不站在世界顶流,只要自己一天不退休,当下所创下的每一份成绩都只是广汽得以继续前进的一块块基石。

未来已来,这几年,中国车市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尽收眼底。那站在一个领导者的角度去看,没什么比用尽全力推动集团转型更显重要。

一切为了广汽向新而发

毋庸置疑,中国汽车能从一无所有搭建到今天这个规模,放在工业发展历史上的任意时期上,都堪称一部血泪史。那与此同时,我们势必需要明白的是,任何一家中国车企在做大做强的过程里,从来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旧时代的基业,需要维系,亦需要在保有理性之余,再行突破。

去年,广汽在产业竞争中所承受的高压,外界都看在眼里。曾庆洪董事长在重庆论坛上的敢言所引发的舆论震荡,外界也都看在眼里。

“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什么?盈利,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业……现在广大车企裁员裁了多少?广汽也裁了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么样?”

“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如此观点的强烈输出,让别有用心的人破了防,可当我们关起门说,身为汽车老兵的曾庆洪恰恰是在用他40年的职业生涯,为行业发展拉响了警报。

回望过去,自广汽进入一个稳中向好的新阶段,在曾庆洪担任董事长的这8年里,不说,其是怎样带领集团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变革,助力广汽拥有了“国企的平台,合资的流程,民企的效率”,仅从“双百改革”、埃安混改,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广汽在整中国车企阵营中也是改革的排头兵。

2017年4月,任职董事长不到一年,曾庆洪就根据国家汽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批准和建设。广汽埃安的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就落户于此。

在体系的束缚下,众所周知,传统汽车集团要想完成转型堪比大象转身,缓慢且异常艰难。

因此,当作为集团寻求新能源产业突破载体的广汽埃安,能从固有体系中脱离独立运作,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实现累销百万辆,外界能从中获得的讯息是,广汽在面临新时代启幕时,主动求变的坚定态度,已然令集团产生了极强的内驱力。

作为集团董事长的曾庆洪,更是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广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已过数百亿元,形成了近60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构建了“三国五地”全球研发网;聚焦造型设计、能源与动力、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广汽更是掌握了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核心技术。

要是再算上,曾庆洪坚定走多能源结构发展路径的举措现已开枝散叶。谁能说,2024年的广汽不是做着再次起跳前的深蹲?

在曾庆洪正值退休的这个档口,广汽总是还有着许多的工作要做,但还是那句话,面对挂念了一辈子的广汽,曾庆洪为之留下了太多的情感,更有一切有关发展的前瞻规划。

“广汽集团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这些年我们不断通过兼并重组、创新改革来实现自我突破。”

离任前,广汽集团又对自主品牌实施经营管控,将总部搬迁至番禺汽车城,以推进全要素向一线实务集中;推进一体化运营,将原总部和自主板块的产品、采购、财务和销领域进行整合,此外,还启动IPD及数字化变革。

别看,属于广汽新一轮的革新之旅才刚刚起步。可从负债30亿的基础上重新起步,到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最高排名165位,从成立初期年产销不到1万辆,营业收入仅11.54亿元,到2023年集团实现年产销均突破250万辆,实现汇总营业收入5023亿元的高度,抑或有条不紊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大步迈进,曾庆洪执掌下的广汽,张弛有度。

来源: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