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企“DeepSeek狂欢”,本质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进化”

车企“DeepSeek狂欢”,本质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进化”

2025年春节前后,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模型上车风暴。吉利、奇瑞、东风、长城等近20家车企在短短三天内宣布与AI公司DeepSeek达成合作,合作领域广泛覆盖智能座舱、营销运营、自动驾驶等。三大战略路径贴身肉搏在车企竞相接入DeepSeek的浪潮中,三大战略路..

2025年春节前后,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模型上车风暴。吉利、奇瑞、东风、长城等近20家车企在短短三天内宣布与AI公司DeepSeek达成合作,合作领域广泛覆盖智能座舱、营销运营、自动驾驶等。

三大战略路径贴身肉搏

在车企竞相接入DeepSeek的浪潮中,三大战略路径逐渐清晰,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智慧。

自主品牌深知智能座舱体验对用户黏性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将DeepSeek视为提升座舱体验的核心利器。

东风猛士917则率先搭载了DeepSeek-R1模型,通过OTA技术实现了场景化智驾,让驾驶更加智能化、个性化。这些自主品牌以用户高频交互场景为突破口,通过大模型重构了人车关系,将座舱升级为用户的情感伙伴。

新势力车企则展现出了更为前瞻性的视野,他们尝试构建多模型协同的AI矩阵。零跑、智己等新势力车企纷纷接入DeepSeek、豆包、通义等大模型,通过联合训练实现了插拔式AI能力。这种能力让车企能够针对不同场景调用最优模型,既规避了单一模型的技术风险,也为未来商业化合作预留了接口。智己汽车通过多模型协同,实现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升级,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体验。

四大共性逻辑逐渐显现

在这场车企大模型竞赛中,一系列共性逻辑逐渐显现。

当下,低成本突围早已成为车企的重要策略。DeepSeek的大模型在算力需求上具有显著优势,其算力需求仅为同类模型的十分之一,私有化部署成本也相对较低。这大大降低了车企在部署大模型时的硬件成本,使传统车企能够绕过高昂的智驾研发投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智能化转型。吉利汽车通过双脑协同模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还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加速了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资本叙事在车企大模型竞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后,往往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积极反应,股价飙升成为常态。这种股价的积极反应不仅提升了车企的市值,还倒逼车企加大技术投入,以抢占智能化转型的先机。

大模型不是救世主

然而,在车企纷纷投身大模型的热潮之下,一系列行业困境却如暗流般涌动。

首先,数据孤岛现象依然严峻。车企间筑起的高墙使得有效数据难以流通,国内单车的数据量相较于特斯拉相去甚远,且数据样本分布不均衡,导致模型在长尾场景中频频失误,影响了用户体验和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同时,大模型的决策过程如同黑箱操作,其不可解释性与汽车行业的功能安全标准格格不入。某车企的测试揭示,DeepSeek-R1在极端场景中竟会输出违反交通规则的指令,且原因无从追溯。这种黑盒风险让车企在事故面前难以自圆其说,也让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心存芥蒂。

当前大模型普遍采用的按调用次数收费模式更是让车企陷入了成本困境。年销量的波动可能导致成本失控,高昂的成本让车企在智能化转型的路上举步维艰。

面对这些困境,车企们亟需寻找破局之道。建立数据共享联盟,打破数据孤岛,实现跨车企的数据交换是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和安全性的关键。政府可以牵头组建算力联盟,集中调度分散的GPU资源,为中小车企提供算力支持。

由此可见,众多车企的DeepSeek狂欢,本质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进化。当行业从硬件内卷转向软件军备竞赛,真正的胜出者或许不是最快接入大模型的车企,而是那些能构建数据-算力-场景闭环生态的长期主义者。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变革将重新定义车企的盈利模式,从卖车到卖服务,从硬件商到AI运营商。而能否跨越从实验室炫技到量产可靠性的死亡谷,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真正站上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潮头。

来源:汽车信息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