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前两秒还在智驾状态 小米SU7事故给我们什么启示?
- 汽车新闻
- 2025-04-03 11:41
最近,小米SU7事故致三人死亡的事令人痛心,也再度引起了大家对于“智驾安全”的思考,目前小米官方和雷总已经发表回应会积极应对负责到底,后续的事件我们等待官方进一步处理就好,今天我们不聊事件经过本身,就来聊聊对于智能驾驶辅助,我们到底应当如何看待?“端到..
最近,小米SU7事故致三人死亡的事令人痛心,也再度引起了大家对于“智驾安全”的思考,目前小米官方和雷总已经发表回应会积极应对负责到底,后续的事件我们等待官方进一步处理就好,今天我们不聊事件经过本身,就来聊聊对于智能驾驶辅助,我们到底应当如何看待?
“端到端”、“第一梯队”、“全国都能开,有路就好开”等等词汇和句式相信这两年大家在厂商的发布会经常能听到,这两年的智驾可以说发展迅速,从最早的高精地图方案到无图方案,再到现在的“端到端”,在厂商的大力宣传下,很多人似乎觉得当前的智驾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放心的水平,有时候时不时就能刷到一些心大的车主在高速上开启智驾领航后放着不管去睡觉的视频,简直是太不把安全当回事了!
当前的智驾功能确实给车主们带来了很多实用上的便利,像复杂车位的停车,还有高速上的巡航有了智驾确实能省不少力气,但是就像雷总去年在视频中说的,目前的智驾仍然是辅助驾驶,驾驶员要盯着路面,然后手扶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而且当前L3法规尚未出台,目前事故发生后主要责任人依旧会是车主本人,如果因为过度放纵智驾从而引发事故,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这一点甚至身为理想汽车创始人的李想也表态了,总的来说就是统一名词标准,避免夸张宣传,在推广上克制的同时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完善用户体验,我觉得这才是各家车企应该要做到的。
除了车企要正确宣传和完善体验,我们自己也应该树立对智驾功能的正确认知,现在各家汽车APP中都有智驾学习和考试的界面,不管你是准车主还是尚未买车的吃瓜群众,都推荐学一学考一考,加深一下理解。
这里我们就拿小米为例,在小米车机内以及小米汽车APP中就有智驾专区,里面有关于各种智能驾驶辅助的功能说明及操作指南,一系列行车以及相关辅助功能都需完成考试后才能开启,也是出于安全考虑,而如果车辆交给他人使用,最好也让他们登自己的账号,完成智驾相关学习后再使用车辆智驾功能。
在了解智驾功能的同时,我们还要对我们自己车智驾能力的边界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本次事故中的车型是小米SU7标准版,它采用的Xiaomi Pilot Pro为纯视觉智驾方案,这也是在智驾普及的浪潮下大多数车型的选择,大多都支持高快领航和自动泊车,有的甚至能支持城区领航,已经能满足很多人的使用需求。
但我们也要知道纯视觉方案下,摄像头受光源还有物体纹理的影响比较大,测量深度和精度也比较有限,又没有激光雷达做补充,所以如果在夜间、雨雾天以及光源复杂的街道等场景下开车,最好不使用智驾功能,全程自己驾驶。
好多人看到各种在智驾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就对带有智驾功能的车不放心,但其实这些车型为了要实现智驾,车上的各种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硬件必不可少,探测感知能力更强,而且在功能上,支持智驾的车型也都会带有全套L2级驾驶辅助和诸多的主动安全功能。
比如这台起售价9.98万起的秦L DM-i就全系标配了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搭载5R12V12U 传感器方案,除了智驾功能之外,像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偏离辅助LDA、盲区监测BSD等功能也都标配,这些可都会实实在在提高我们日常驾驶时候的安全性,即便不用智驾也能让用户获益。
总结:
对于智驾的发展,我们既不能无脑吹捧,也不能因个别案例因噎废食搞智驾无用论,要肯定智能驾驶辅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提升舒适性的工具,但绝对不能过度依赖,现在我们仍处在人机共驾的阶段,智驾开启时仍要做好监督,同时要留足安全余量,提前预判风险场景,就像小米在智驾课程所说的:“智驾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来源:车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