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又放大招4月21日,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重磅发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ETX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FTX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按照禾赛科技的说法,‘千厘眼..
禾赛科技,又放大招
4月21日,禾赛科技(纳斯达克:HSAI)重磅发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ETX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FTX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
按照禾赛科技的说法,‘千厘眼’谐音“千里眼”,寓意其拥有极远的感知距离,同时感知精度可达厘米级别,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精准感知与安全护航。其共有三种解决方案:‘千厘眼A’‘千厘眼B’‘千厘眼C’,分别为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不同的激光雷达组合。
三种方案,都不简单
‘千厘眼A’是面向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包含4颗超高清AT1440以及4颗纯固态FTX。
据禾赛科技CEO李一帆介绍,该方案远距近距兼备,全视野无盲区,以业界最高线数的超高性能激光雷达实现360°全覆盖,可实现厘米级小目标探测能力,满足L4自动驾驶应用如Robotaxi、Robotruck等高速行驶所需的全向高清感知。
具体来看,AT1440作为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测距达300米@10%反射率。其采用前沿的高效感光和超高并行处理技术,激光雷达线数高达1440线,据称相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提升10倍。
另外,这款激光雷达的点频超过3400万点每秒,据称是当前主流车载激光雷达的45倍以上,能够精准捕捉复杂城市街道的细小物体以及路面微小的起伏和坑洼。
4颗AT1440协同工作,可全方位扫描环境建模,助力自动驾驶系统精准识别道路边界、车道线等关键元素,提供L4级自动驾驶所需的安全冗余。
据李一帆透露,AT1440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在卡尔动力全球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上首发,并同步搭载在量产的卡尔动力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解决方案中,助力卡尔动力实现自动驾驶货运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FTX作为禾赛第二代纯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拥有最大180°×140°的超广视场角,据称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2倍,同时外露视窗面积大幅缩减40%。
据介绍,作为一款出色的近距超广角雷达,FTX能有效覆盖车身四周盲区,精准检测低矮障碍物,如路桩、宠物等,助力自动泊车功能的实现。此外,它还可实时监测侧后方快速接近的车辆,为安全变道决策提供关键支持。
‘千厘眼B’是面向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该方案创新性地采用1颗前向超远距激光雷达ETX+2颗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X的多雷达协同架构,实现了超远距探测能力与320°感知视野覆盖。
李一帆提到,在高速场景中,该方案可提前识别施工区和静止车辆等风险,并精准预测相邻车道车辆切入意图。变道时,补盲雷达可监测侧后方来车,降低侧向碰撞风险。在城市复杂环境中,三颗激光雷达协同工作,可灵敏探测障碍物并实时规避风险,识别更多长尾场景,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远距离探测能力是前向主激光雷达最核心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L3级安全上限和场景拓展潜力。
禾赛科技指出,ETX是专为L3而生的超远距产品,可搭载于舱内挡风玻璃后,在视窗高度仅32 mm的前提下,可实现400米的超远测距(@10%反射率)。
这源于ETX搭载的禾赛自研光矢量芯片,在保持Class 1人眼安全等级前提下将测距能力提升30%,同时大幅减小高性能激光雷达的体积和功耗。这一技术突破也让其具备了强大的小目标识别能力,据称其最佳角分辨率相较AT128提升了8倍,同时雷达视窗高度减少35%,体积更加紧凑。
据李一帆透露,目前,ETX已获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定点,2026年底开始批量交付。
‘千厘眼C’则是面向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核心传感器为1颗ATX小巧型远距激光雷达。
据悉,禾赛ATX激光雷达拥有200米@10%反射率的超远测距,最高256线的高清部署,最佳角分辨率可达0.1°×0.1°,能够精准感知远处障碍物。ATX搭载禾赛自研的波形解码引擎IPE,可滤除99.9%以上的环境噪点,确保全天候稳定感知。此外,ATX极致小巧的设计和超低功耗,使其能够灵活嵌入车身和挡风玻璃后,为汽车厂商提供了更多安装选择。
按照李一帆所说,ATX已成为众多主机厂2025年量产车型的标配安全件,成为L2激光雷达的爆款产品。
据他透露,目前,ATX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11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截至2025年4月中旬已累计交付超过5万台。
双线增长,涨势可期
在新一代产品的强大表现背后,不得不提的是禾赛第四代芯片平台的赋能。
据悉,禾赛第四代芯片采用了双核CPU、8核APU,内部集成256-core波形处理核、1GHz主频,同时拥有全球首个波形解码引擎(IPE)。该引擎采用246亿次/秒超频采样技术,配合专利级多回波分离算法,可对激光回波波形进行纳秒级时域解析。IPE能深度解码每一束光的波形,在雨雾、沙尘、汽车尾气等典型干扰场景下,实现99.9%以上环境噪声的智能滤除。
总的来说,IPE使激光雷达突破性地实现全天候智能解析的能力,显著提升了对复杂环境的感知精度,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更可靠、更高效的环境感知支持。
基于此技术平台开发的新一代激光雷达,通过4D感知算法与自研面阵探测器协同优化,可达成最远400米@10%反射率的超远距探测能力。按照规划,禾赛第四代芯片平台2025年内将会开启全面量产。
而值得注意的是,禾赛科技的平台化战略并非仅仅赋能于汽车领域。
据悉,2024年,禾赛科技在ADAS和机器人领域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禾赛科技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签订了多年独家定点合作协议,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收入最高的10家国际汽车厂商有6家(或其合资合作伙伴)与禾赛建立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同时,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也多点开花,凭借其Pandar、QT、OT、XT、JT系列激光雷达产品,广泛覆盖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多个高增长市场。
禾赛科技指出,通过平台化战略,其构建了覆盖车载、机器人、工业等多领域的完整激光雷达产品矩阵,实现了全栈技术复用与规模化拓展,以第四代自研芯片架构为平台化核心,禾赛通过模块化设计衍生出‘超高清AT系列’、‘超远距ET系列’、‘纯固态FT系列’和‘迷你型JT系列’等各大产品线,形成“芯片同源、场景适配”的技术生态。
由此,禾赛科技也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快速迭代体系。
具体来看,其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构实现核心组件复用率超85%,配合自建全自动化产线(核心自动化率100%)形成200万台/年产能,推动新一代产品组合迅速量产落地、推向市场。
据李一帆透露,截至2025年底,禾赛年产能规划达200万台,预计今年全年交付120-150万台,覆盖从消费级到车规级的全场景需求,在车载辅助驾驶(ADAS)、智能机器人(Robotics)两大千亿市场构建激光雷达的规模壁垒。
来源:盖世汽车Gasgoo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