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于立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

于立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

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届广州车展继续以“新科技 新生活”为主题,发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的作用,与全球汽车产业同行携手..

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届广州车展继续以“新科技 新生活”为主题,发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风向标”的作用,与全球汽车产业同行携手开创新时代。本次车展将有全球首发车78台,其中跨国公司首发车6台;展车总数1171台,其中新能源车512台。共同展示新时代下的新科技,新技术。

对此,不同高管发表看法。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于立国表示:2024年应该是中国汽车业技术大爆发的一年,过去电动化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趋势应该是势不可挡,一定会改变汽车行业。

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于立国

以下为专访实录:

陈瑶:大家好,我们今天的访谈间有幸邀请到了小米汽车副总裁兼产品部总经理于立国。

于立国:你好,新浪的朋友们好!

陈瑶:我们都知道,小米汽车自从进入车圈以后,在每一年的展台,无论大小车展,包括天津车展,所有的展台一定是流量满满的。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从今天早上开始您能看到小米汽车展台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于立国:差点没挤进去。刚才雷总去对面,我们正好跟小鹏一个展台上,交流了一下,人山人海。

陈瑶:这种流量对于您来讲会不会是一种痛苦的烦恼?

于立国:是泼天的富贵。非常感谢广大的米粉朋友给了那么大的支持。雷总第一次交车的时候觉得特别感动,3月28日发布,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台车,也没有开过台车的情况下,一下子就下单了。他作为一个创始人,他内心对米粉的感激之情,所以坚持一定要亲自交车,没想到后面有了“千亿总裁开车门”。

陈瑶:雷总很多做法对于传统车圈来讲是以前也没见过的,但是亲临一线,和用户之间的纽带能够联系得更紧密,对于传统汽车圈来讲是非常好的尝试和借鉴。今天我们也看到新能源车的占比首次超过了燃油车的市占率,过了50%。您以前也是在传统车企干过,在油车,在新能源车企,现在在小米,您是怎么看待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2025年能预判一下新能源发展的状态是什么样吗?

于立国:我们先说2025年,其实也看不准,但是你看一个新行业,大约从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可能要经历非常漫长的过程,要进入一个过渡期,才能触及到大众用户都开始接受、喜欢。过去中国汽车十多年的积累我觉得非常重要,让无论是主机厂的技术还是整个产业链,还是用户的接受度,通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大家已经完全接受,并且觉得智能的新能源汽车的体验会更好。过去十几年是在十几、二十,任何一个新行业过了20年应该是非常快速的增长期,我们这几年迅速爬升到了50%,如果按月看的话已经超过50%甚至更高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感觉智能新能源汽车应该是势不可挡,一定会改变汽车行业。我们作为用户也一样,开过智能新能源汽车之再回到传统汽车很难,确实体验好太多了。

2024年,每家车企的体感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2024年中国车企太卷了,说中国是技术最高,价格最低的全球洼地。我觉得其实还好,2024年应该是中国技术大爆发的一年,过去电动化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两三年大家的努力在智能化上,我觉得智能化比过去也有了质的突破,原来我们做辅助驾驶,那时候都是基于规则来写算法,然后不断地通过测试,找各种corner case,解决掉corner case,但是corner case永远是很难解决完的。今天有了端到端,有了大模型的加持,让智能驾驶的上限无限的高。而且老百姓觉得今天如果这台车没有智能驾驶,好像这台车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配置了。所以很感谢中国能有这么好的产业环境,有了技术大爆发,这样的话大家会越发展越好。

陈瑶:您是否认可智能化是在后续拉开竞争差距的一大利器?

于立国:应该是,去年几位老板们都说过去十年是电动化的十年,未来的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

陈瑶:虽然我们在过程中都很卷,小米也很卷,他进入以后确实带动的卷的效应是比较大的。我们也会看到包括雷总,包括之前几位老板们都会在微博上发声,我看您发声比较少,您是如何看待在社交场域里,高管账号对于产品和品牌价值的赋能呢?

于立国:我觉得小米其实天生有这个基因,因为从小米做手机第一天诞生开始,其实小米就是一个长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司。如果大家看过雷总的年度演讲,以及看过雷总写的《小米创业思考》,雷总当年在金山的时候做得很好,但是互联网来了之后让他一度非常迷茫,为什么一个做软件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好像跟不上了,所以他当年做过大量的复盘,他是带着对互联网的思考,对互联网方法论的思考重新创业然后做了小米。所以在做小米的第一天起他定了“与用户交朋友,做最酷的产品”,小米最开始做的不是手机,是软件,是MI UI的操作系统,就是在论坛里面跟大家的互动,反复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迭代一个新的版本给用户测试,用户测试完了之后,团队迅速改进,所以早期的发展从用户里面汲取了非常大的力量。到今天小米的企业文化,第一条叫“与用户交朋友”。

所以我觉得小米本身是长在社交媒体上,这是它的基因,这件事给了小米巨大的压力,也给了非常好的动力。第一,我们做产品定义的时候能完完全全,非常直接,非常迅速地听到用户的声音,我们很快能到核心用户,找到用户的需求,找到方向。第二个,一旦产品上市之后,帮助企业运营,提升我们的服务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记得有一次雷总拍了一条抖音,你看我们的用户非常苛刻,一旦我们的产品遇到任何问题都不打400电话,马上到雷总微博底下骂一下雷总,我们立刻就要改。

陈瑶:那天还上了热搜,雷军说我马上催一下,去工厂打螺丝。总体来讲感觉小米确实生长在社交平台,当然社交平台也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互相成长,我也期待后续看到于总在微博上勤奋地发声。

于立国:我们也好好工作,因为做产品需要在内部天天思考,我是偷偷经常看微博的。

(责编:大喆)来源:新浪汽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