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圩:“换道超车”的关键在于“智能化”下半场的持续领跑

苗圩:“换道超车”的关键在于“智能化”下半场的持续领跑

2025开年,“智驾平权”便掀起热潮。车企正在大范围的以“增配不加价”的逻辑推动智能驾驶普及。智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打入10万以下市场”.......“全民智驾”汹涌而至,也因此2025年被很多人称之为真正的“智驾元年”。“智能化”技术的加速发展与突破,离..

2025开年,“智驾平权”便掀起热潮。车企正在大范围的以“增配不加价”的逻辑推动智能驾驶普及。智驾“全系标配”、“高阶智驾”“打入10万以下市场”.......“全民智驾”汹涌而至,也因此2025年被很多人称之为真正的“智驾元年”。“智能化”技术的加速发展与突破,离不开智能网联产业长久以来的蓄力。在当下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智能化”下半场的角逐中,中国方案如何持续引领全球赛道?

继2024年出版发布《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一书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再次著书立作——《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基于自身40年行业经验的积淀,通过前瞻性研判,深刻剖析智能网联产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厘清汽车产业发展逻辑与未来方向,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实现“换道超车”的发展路径。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

基于自身的使命感、专业热爱与深厚经验,苗圩坚持把对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聚焦到汽车行业,持续探讨汽车行业在面临百年一遇的全球大变局下如何“换道超车”的问题,讲好中国汽车故事。而其研究探讨的初衷也是期望通过分析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新时代特征,特别是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与挑战,争取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全球引领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意见。

“换道赛车”上半场告捷 下半场的“持续领跑”才是真正的大考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的规模,我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样再创新高,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连续十年稳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中国汽车产业版图:月度渗透率连续实现50%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时年出口超越百万辆,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从“跟跑”向“领跑”跃迁。

在以“电动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百年大变局的上半场,中国汽车产业已取得领先优势,以“智能化、网联化”主导的下半场的比拼也已经全面展开。苗圩直言:“我们的下半场刚刚开始,还没有对取得下半场决定性胜利的绝对把握。”

真正的“汽车强国”有三个标志:第一是拥有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世界前十大汽车企业,中国至少要有一两家车企位列其中;第二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并且能够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赋能;第三是能够充分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上也要占有一席之地。这是苗圩始终坚持的对“汽车强国”的定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正疾驰在“换道超车”的路途上,还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车”。

如今的汽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集成体,是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成果。 从关键技术攻坚的角度来看,苗圩认为,能否在“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上继续取得突破,决定着我国汽车产业能否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伴随技术突破,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竞争力与全球化品牌塑造成功与否,同样也是成为“汽车强国”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推动汽车与人工智能、通信、大数据等深度融合?如何将产业已有的优势转化为制胜未来的力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凝聚行业广泛共识。《志在超车》这本书正是基于苗圩本人对引领汽车智能化***,形成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的认识,对“下半场”做出的前瞻性研判。他希望借此能够把行业的“劲”凝聚起来,让更多人意识到,动力变革的“上半场”固然精彩,但“下半场”才真正决定成败。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

苗圩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踩油门”就能赢的事情,而是咬牙坚持“换赛道”、久久为功打硬仗拼出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靠的是“换道赛车”,但换道之后如何“持续领跑”,才是真正的大考。必须快、必须准,靠中国特色方案实现超车,让世界看到智能汽车领域的中国力量。

“走弯路”难以避免 重要的是“及时纠偏”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经历长年发展、凝聚行业共识后,已经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从宏观视角来看,整体产业方向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苗圩分析称:“前几年全球汽车行业在实现智能化的过程当中大概走了两个弯路,包括中国的企业也走过两个弯路,好在我们很快地认识到、又顺应了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

第一个弯路是“高精地图路线”。业内有30多家图商都瞄准这个市场,这些企业都取得了自然资源部、测绘局的特殊许可,拿到了资质。很多企业也安排了很多车辆在全国采集路况。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路况差异大;二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迭代“鲜度”无法保证。所以现在大家基本抛弃了高精地图,用普通地图高精定位,再加上实时感知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是第一个弯路。好在我们产业侧很快地纠正过来了,这也反映我们前途光明,但是道路是曲折的,经常会走弯路,如果在弯路上执迷不悟,很可能就丧失了先机。

第二个弯路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前夕基于“规则”算法的统治期。过去自动驾驶功能基本是依据道路交通法规,软件工程师通过代码来实现。自动驾驶的代码比计算机、手机的代码复杂得多,大概要几千万行的代码。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训练机器按照道路交通法规,从“不会开车”变成“会开车”,但是一旦遇到一些特殊的场景和路况的时候,机器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带来了新的机遇,依靠大模型来训练机器,同样从“不会开车”,教会它“会开车”,代码的行数呈指数级的下降,原来是几千万行,大概现在几十万行都够了。靠实时的路况感知场景生成的数据,通过大模型来训练机器,从“不会开车”变成一个“老司机”。

走过技术探索期这两个弯路,整个行业对于技术路线的共识进一步深化。

“车—路—云—人”协同融合 才能突破成本与安全的“天花板”

从ChatGPT的火爆登场、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到具身智能领域的资本热潮,无一不表明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正处于爆发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标志,过去的弱人工智能正在向强人工智能或者叫通用人工智能进化。

苗圩认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不应该走硬碰硬的、堆算力的路子。不能跟随美国“打篮球”,否则会被美国人带得满场乱跑,而是应该学会“下围棋”的办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人工智能的新路。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与成就证明,惟有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突围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为广阔且关键的应用场景,而智能网联汽车更是人工智能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典型代表,它集成了自动驾驶、感知决策、路径规划、边缘计算、车载芯片等核心AI能力,在多变的路况与场景下进行实时反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早已不是简单的“多装几个传感器”就够的,而是向着整车智能、路网协同、云端互动的全方位发展迈进,这对软硬件的协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极致要求。这也是苗圩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竞争的核心焦点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原因所在。

中国早在 2015年就前瞻性地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概念,主张通过“车—路—云—人”的协同融合,实现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双轮驱动。与单车智能相比,智能网联汽车更加关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之间的紧密协同。相较于单车智能的孤立作战模式,中国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展现出高度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是实现智能汽车产业化、低成本、广覆盖发展的最优选择,而仅依靠单车智能,无法突破成本与安全的“天花板”。国外众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单车智能的局限性,但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瓶颈、社会资源调动能力等诸多限制因素,这一构想一直难以顺利落地实施。

苗圩指出,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必须经历类似“智能手机软硬件协同”的系统性演进过程,而车载操作系统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这恰恰是我国汽车产业目前面临的“缺芯少魂”难题的核心关键所在。尽管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发展势头很好,但我们仍亟待提升造“芯”(芯片)和造“魂”(操作系统)的硬实力,让工业大模型真正“扎根”于生产线,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悬浮”在会议室之中,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正持续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从制定中长期规划,到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与法律法规,再到推动产业协同、供应链补链,以及全场景应用的落地生根,全力推动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对此,苗圩呼吁:要实现跨部门协作,共同来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系统地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力求打造一个集成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最初的小范围测试验证,迈向了技术快速演进、规模化应用发展的全新时期,迫切需要以更有力的措施,凝聚起跨行业的强大合力,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应当凝心聚力,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生态;实现软硬协同,有效破解算力困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完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以坚定的步伐迎接自动驾驶汽车时代的到来。这些理念在苗圩的新书中都有更详尽的阐释。

“创新”与“生态”才是更深层的产业突围逻辑

汽车工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产业话语权曾一度被海外企业所占据。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浪潮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开辟出独特的发展道路,苗圩认为凭借的是五大独特优势: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走在全球前列,特别是在大模型领域具备应用规模与数据积累优势,可以推动车载AI落地;二是5G技术和网络基础全球领先,为高效的车路云通信提供强力支撑;三是互联网应用深入,我们国家年轻一代对新技术接受度高,具备推动产业变革的良好用户基础;四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而且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具备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市场基础;五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使得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可能,为复杂系统工程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国汽车在全球巨大的产销量优势是我们具备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在逻辑,相比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我国年销量高出约1000万辆。这种体量上的优势,不仅是经济数据的体现,更意味着我们在智能汽车国际竞争中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和引领力。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与产业基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在底层架构上存在天然的契合,新能源汽车为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水到渠成。

“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产业“火车头”,真正跻身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实现中国汽车现代化。”希望,如苗圩所言,在“电动化”上半场积累的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依靠更成熟的政策环境、更强大的技术创新与迭代能力、更深层次的产业生态协同效应、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深化创新,继续巩固扩大产业发展领先优势,助力中国汽车真正实现“换道超车”

来源: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