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昂科威/探岳火了?宝马3系直降13万元 热销车“一口价”榜单
- 国产新车
- 2025-03-30 11:28
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一口价”销售策略,以10-25万元的家庭用车居多。相比于过去,4S店经销商不统一的报价,一口价挤干了不少水分,价格更加透明。迫于来自市场的压力,海外品牌逐渐放下身段,紧跟中国品牌的限时优惠价。本篇文章我们将为大家盘点近期热门..
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一口价”销售策略,以10-25万元的家庭用车居多。相比于过去,4S店经销商不统一的报价,一口价挤干了不少水分,价格更加透明。迫于来自市场的压力,海外品牌逐渐放下身段,紧跟中国品牌的限时优惠价。本篇文章我们将为大家盘点近期热门车型的一口价榜单,并为大家通过文章解读更多车型的促销政策,洞察市场背后的最新动向。
● 海外品牌争相推出“一口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过去,日系品牌以保值率著称,即便是10万元级别的家用车市场,终端的优惠幅度也很小。近几年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日系车终端优惠幅度越来越大,曾经不愁卖的销量榜榜一大哥轩逸(参数|询价)也推出了“一口价”。以轩逸经典为例,“一口价”推出后其起售价不到7万元,相比原售价降幅接近4万元,降幅超过35%。当然推出“一口价”并不限于老款车型轩逸经典,全新轩逸车型也推出“一口价”8.98万元起,比原售价便宜了3.41万元。
日产推出“一口价”的车型还远不止轩逸,天籁“一口价”12.78万元起,逍客·荣誉“一口价”9.98万元起,探陆“一口价”19.98万元起。不仅如此,逍客·荣誉还是一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刚刚完成大改款的车型,产品力有很大提升;全新中大型SUV探陆也是一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SUV。
无论是一汽丰田,还是广汽丰田,也都相继推出优惠价。曾经价格不低的油电混动车型卡罗拉双擎,现在起售价只要8.98万元起,比原售价降低了超3万元;广汽丰田的SUV车型锋兰达也只要8.98万元起;而更惊喜的是,与RAV4同级别的威兰达也只要12.98万元起。去年年中有4S店打出了凯美瑞终端卖12万元,受到舆论关注,当时大家还对这样的价格感到惊喜,但今年连威兰达也卖到了12.98万元,直接开启官方直降,大促销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常态化状态。
从去年到今年,大众品牌多款车型完成大换代,采取新老同堂策略,并纷纷推出“一口价”。包括迈腾(14.78万元起)、帕萨特(15.99万元起)、途观L(14.99万元起)、探岳(14.89万元起)、途昂(24.99万元起),后续还有全新速腾、新款揽境、全新朗逸、全新凌渡等车型将推出。
大众入门级紧凑型SUV途岳新锐,“一口价”仅7.99万起,比丰田锋兰达还要便宜1万元,价格相当卷,即便是全新探岳L起售价也只有17.69万元。即便是刚刚发布的全新途昂Pro也同样有“一口价”,为26.99万元起,该价格看似并不太具有“一口价”属性,但是该车型是全新换代产品,一方面,这是一款中大型SUV;另一方面,这是大众现阶段唯一换装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车型,并搭载全新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新一代4MOTION四驱、DCC自适应悬架,技术层面实现大迭代,理应分摊技术迭代成本。
别克品牌也推出多款“一口价”车型,包括君威(10.69万元起)、昂科威S白金版(13.99万元起)、君越(15.99万元起)、昂科威Plus(16.99万元起)、GL8陆上公务舱(18.99万元起)。作为曾经中型SUV的销量王车型,昂科威S仅13.99万元的起售价相当有诚意,仅比紧凑型SUV威兰达起售价贵了1万元。
GL8近期产品不断迭代,不仅推出了全新换代车型,还推出了插混车型,包含GL8、GL8陆尚、GL8陆尊、世纪,覆盖不同价位的产品阵容,作为上代产品的GL8陆上公务舱自然有了价格下探的空间,18.99万元的起售价,这是GL8过去从未触及过的价格区间。
原先的核心竞争对手都打出了诱人的价格,福特蒙迪欧自然也不甘示弱,这款中型车的起售价只要12.58万元,不过这台车也不再搭载2.0T发动机,换装了1.5T发动机。
现代也推出了多款“一口价”车型,包括索纳塔(11.98万元起)、途胜L(12.98万元起)、库斯途(13.98万元起)、胜达(17.58万元起),每款产品都比竞品价格更卷,库斯途更是开创了海外品牌(带有)侧滑门家庭MPV价格新低。类似的优惠还有本田等,比如CR-V优惠后13.79万元起,但叠加了现金与保险补贴政策,不同于上面的车型。
另外,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一直是终端优惠最多的,但目前推出“一口价”的品牌还不多,可能仍然要维持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豪华品牌很多经销商的话语权更大,怎么优惠还是要经销商来说了算。已经推出“一口价”的包括美系豪华品牌中型车2025款凯迪拉克CT5,21.59万元起。友商的中型车林肯Z也同样推出了限时优惠价18.88万元起,紧凑型SUV冒险家也是18.88万元起。无独有偶,中型车宝马330Li也推出了限时一口价23.99万元起,这款车型搭载2.0T高功率发动机,原起售价高达36.99万元,直降13万元,够不够惊喜,过去有这种优惠力度的通常会是5系这个级别的中大型车,看看宝马的友商们会不会及时跟进。
● 对比过去三年,海外品牌车型价格“大跌眼镜”,“一口价”能不能救市?
另一张表格更加直观的展现了近三年来海外品牌车型价格层面的变化,为了更加直观的对比,我们还找来了相同定位的中国品牌车型进行对比参考(二者之间并非直接竞争关系,仅供市场变化参考)。轩逸经典和吉利星瑞都定位入门级的紧凑级燃油车,三年来虽然两款车都有了降价,但是价差明显拉大。三年前,全新轩逸售价高于星瑞,但三年后完全颠倒了过来。三年前轩逸销量是星瑞的4倍多,而现在星瑞已经实现了反超。轩逸的销量依然还能打,近几个月单月在3万台左右。
丰田和比亚迪的战役更加直观,过去想得到卡罗拉双擎这样一款低油耗车型就要花更多的钱,消费者买车还得算笔经济账,如果日常用车不够多,这笔经济账似乎并不划算。三年后,卡罗拉双擎与秦PLUS的价格更加接近,两款车型三年后价格都有了大幅下探。而销量表现上,秦PLUS维持了稳定,并且之前几个月月销近4万台,但卡罗拉就表现相当一般了。
中型轿车市场,蒙迪欧通过推出低排量车型降低售价,实现了销量稳增。红旗H5三年来成为为数不多价格上涨的车型,更令意想不到的是,它的销量还实现了大幅增长,月销破万,在2月中型车轿车榜中位列第六。这背后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好感度的增加,当然也离不开中国品牌车型在产品层面上的快速迭代。
SUV市场似乎有不一样的表现。大众推出了价格更便宜的途岳新锐,丰田在2022年推出了锋兰达,日产为老逍客推出了改款车型逍客·荣耀,现代在2021年推出了途胜L,海外品牌集中发力入门级SUV市场。尽管三年来这些车型价格也有了大幅下探,但是产品仍然较新,有一定竞争力,因此途岳新锐和锋兰达销量实现了增长,逍客前几个月也实现了销量破万。
中国品牌SUV表现各不相同,多数车型价格比较稳定,尽管产品也在不断迭代,但这里面不少是传统燃油SUV车型。同样受到了来自于新能源SUV的市场冲击,甚至是自家新能源产品的挤压。新能源SUV与燃油SUV的经济性对比,要比轿车之间的差异更大,导致燃油SUV市场影响更明显。不过像长安、长城、奇瑞仍然坚持传统燃油SUV的制造,另一方面原因是可以满足海外出口的需求,因此,尽管国内需求下滑,但是出海的销量实现增长,其实终端销量并没有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车型价格也依然坚挺。当然,奇瑞前一段时间也给很多车型都推出了一口价,瑞虎SUV(瑞虎5x)甚至只要5.99万元起。
2月SUV销量榜
也有不少的中国品牌燃油SUV有惊喜的销量表现,比如博越L,2月销量实现了破万台。类似的中国品牌SUV还有吉利星越L(2月销量26632台)、吉利缤越(14529台)、长安CS75PLUS(12616台)、捷途X70(10613台)、奇瑞瑞虎8(10608台)。
中端中型SUV市场来看,昂科威家族、探岳L推出的“一口价”获得市场认可,销量从近期开始飙升,其中昂科威S白金版打出了13.99万元的起售价,探岳打出了13.98万元的起售价,对于两款曾经卖到20万元以上的车型来说,这样的价格的确相当有诱惑力。
2月15-25万元中型SUV销量榜
中国品牌方面,中端中型SUV市场也正在被新能源车型侵蚀,传统燃油SUV的销量不太稳定,新能源SUV像宋L DM-i(2月销量8555台)、零跑C10(8054台)、深蓝S07(5513)、零跑C11(5325台)、极氪7X(5064台)都还有不错的表现。传统燃油SUV中,仅有瑞虎8(10608台)和红旗HS5(5638台)算销量比较稳的。
2月MPV销量榜
最后,MPV市场,尽管传祺M8在2月份的销量较低,但是之前几个月销量可以达到5000台左右。GL8尽管有多款车型,但是销量也与传祺M8处于相同的水平(不含GL8插混和世纪销量)。中国品牌MPV确实对海外品牌的MPV市场形成了冲击,同样在新能源MPV市场,腾势D9(2月销量7593台)、岚图梦想家(3972台)也给传统燃油MPV市场带来了新压力。总的来看,部分车型的“一口价”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销量,但这也并不绝对,还取决于品牌层面因素。但是从长期来看,仍然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毕竟中国品牌的革新速度,已经不能有半点喘息机会。
● “一口价”促成消费体验升级,车企重新审视产品
从以上的“一口价”榜单来看,优惠最多的仍然以海外品牌的传统燃油SUV为主,这是市场消费演变所导致的。相对来说,中国品牌新势力通过直营模式价格更加透明,车主甚至只需要网上下定即可。中国品牌传统车企往往上市后的官方定价就极富诚意,终端优惠不多,价格也相对透明。反观海外品牌传统燃油车市场,在“一口价”推出之前,终端市场的价格高低不一,客户甚至需要跑多家4S店进行砍价,并且每家店里也有不同的促销政策,繁琐的销售思路,很容易让消费者的体验变差。
推出“一口价”后,消费者看到更具诚意的价格,经销商门店的价格基本保持统一,消费者的体验变得更加友好。对于经销商而言,平衡了各家的价格,减少了不必要的竞争,销售可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如何服务好顾客上,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如何通过促销手段留住顾客。
从过去海外品牌“加价”购车时代,再到今天的“一口价”时代,经销商服务发生着巨变。可能过去并非每一位消费者都能获得热情的接待,甚至偶遇冷脸,但是今天再去4S店,肯定是今非昔比,销售人员变得越来越专业,甚至会学习新势力品牌的做法,进店不单单是为了卖车,而是与消费者共情。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汽车消费已经从第一台车转向增换购需求,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直接,目的性更强,如何纳新,已经不是简单的售卖。总的来说,在消费体验上海外品牌开始与中国品牌看齐,减少价格层面的沟通成本,增加产品和服务层面的体验。
不过经销商模式仍然存在短板,4S店的销售利润除了卖车的差价之外,还有银行贷款的返点,以及保险、上牌费、服务费等,相比于新势力品牌的透明化,海外品牌的4S店模式,仍然还不够透明,毕竟第三方的经销商还是要有利润可图,只是“一口价”缩小了一部分的利润空间。
另外,燃油车推出“一口价”的主因,仍然是来自于新能源市场带来的压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之所以在去年快速提升,与新能源的成熟,智能汽车的迭代速度不无关系。新能源车通过带来比燃油车数倍的更好体验赢得市场,反观现在燃油车,想要追赶新能源汽车,单单从降价策略来看,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久而久之,燃油车就真的成了“老旧燃油车”。这一点一些车企已经在行动了,比如大众从去年到今年就已经开始主动出击,对燃油车进行了智能化的迭代。如果大众也能在全系车型上完成动力技术的创新改革,而不单单只在途昂Pro这种中高端车型上推出,那将带来更快的市场变化。好消息是上汽大众已有谋划,会根据市场动向考虑将第五代EA888发动机引入到更多中端车型上。
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
1-2月各国别乘用车市占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在2020年开始不断攀升,这与中国新能源车逐渐被市场接受的时间节点相吻合。今年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已经达到了70.6%,1-2月中国品牌市占率69.4%,而海外品牌市占率最高的德系和日系,只有13.3%和9.0%,海外品牌总市占率仅为30.6%。而在2020年,市占率表现刚好相反,海外品牌61.6%,中国品牌38.4%。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预言,未来3-5年,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会从40%降到10%,这30%将通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加速蚕食。王传福说的并非过于夸张,这是他去年的表态,而这一年间,海外品牌的市占率真的降了10%,并且比王传福的预期速度还要快。目前,海外品牌仍然以燃油车市场为主,新能源车型几乎没有能打的。当然,海外品牌的新能源转型并非没有动作,但是从规划到落地还需要时间,能不能再次打动消费者,仍然会是未知数。
● 写在最后:
“一口价”策略最早由上汽大众在2024年8月在成都车展期间发起,至今已经有多个品牌车企跟进,“一口价”的策略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车型加入,并成为市场新常态,尤其是即将在今年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我们将可能迎来更多车型的降价策略调整。
近几年,汽车产品的迭代速度加快,汽车也逐渐像手机一样成为“快消品”,“一口价”车型不少是销售多年的老产品,消费者不应该因为价格冲动而盲目消费。毕竟在当下“价格战”的策略下,二手车保值率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真的1、2年觉得自己的车过时了,产生后悔的情绪,前两年的二手车残值亏损最多,显然得不偿失。大家在选车购车时,还应该多到线下试驾对比,理性消费。
来源: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