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增程技术在A级车上应用很少|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 行业
- 2025-04-01 13:41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对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进行了深度剖析。许敏院长通过对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插混和增程为主,与日本、欧洲、美国的市场结构存在差异。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
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对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进行了深度剖析。
许敏院长通过对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插混和增程为主,与日本、欧洲、美国的市场结构存在差异。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在国内市场,增程式电动汽车近年来增长迅速,吸引了众多新势力和传统主机厂布局。不过,当前增程式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大中型豪华车,在 10 万—15 万的 A 级车市场应用较少。这主要是因为 A 级市场对成本敏感,而现有增程式车型普遍采用大电池加大发动机的配置,成本较高,性价比难以满足该市场需求。
国际上,如雪佛兰 Volt、宝马 i3、日产 e - POWER 等车型,多采用小电池、小发动机的配置,销量可观。许敏院长认为,中国增程式汽车在动力系统配置上存在成本优化空间。
以特斯拉为例,如果采用 40 度电搭配 10kW 增程器,成本可降低 11000 元;若用 18kW 增程器并将电池降至 20kWh,成本能降近 2 万元。理想汽车的现有方案也存在优化可能,调整发动机和电池配置后,成本可降低 1500 元。
而且,实际使用中增程器并非时刻需要大功率运行,大部分工况下,较小功率的增程器搭配合适容量的电池就能满足需求,这表明当前增程式汽车在成本控制上大有可为。
在技术创新方面,许敏院长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水平对置两缸增程专用发动机。该发动机研发始于 2007 年,初期尝试的两冲程水平对置样机因油耗和排放问题未成功。
2018 年,四冲程两缸发动机取得突破,已准备量产。这款发动机具备多项优势:一是成本大幅降低,相比常用直列四缸直喷增压发动机成本降低至 1/3,通过采用新的智能制造工艺,摒弃传统铸造和机加工,实现全自动化装配;不使用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以塑料机身取代金属机身等方式达成。二是油电转化效率高,热效率达 40% 。三是实现无感增程,通过水平对置活塞布置、无缸心距双活塞布局以及发动机与电机联调等技术,有效抵消振动和噪音,塑料机身也减少了燃烧噪音的辐射。
在燃烧技术上,该发动机采用加温代替加压的创新方式,使燃油在喷孔内产生气泡,实现 50% 以上气化,减少喷油,达到与缸内直喷(GDI)相同的效果,且无碳烟排放。在控制方面,利用 AI 技术让发动机在几种常见工况间自动学习切换,无需复杂的控制策略和大量标定试验,降低了成本和开发时间。
许敏院长强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本是关键因素。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成果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更注重成本控制,为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创新路径,有望推动行业在成本优化和技术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来源: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