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庆:红旗要和年轻用户“交个朋友”
- 新浪汽车综合
- 2025-04-06 10:32
3月31日,红旗品牌智能体验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后,红旗品牌领导答媒体问。Q:今年以来大家都在举行各种智能智驾的战略会,但是咱们是直接以一个体验日的名称来冠名今天的活动,这里有哪些特别的含义?柳长庆:进入2025年以来,智能成为汽车界的热词,..
3月31日,红旗品牌智能体验日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后,红旗品牌领导答媒体问。
Q:今年以来大家都在举行各种智能智驾的战略会,但是咱们是直接以一个体验日的名称来冠名今天的活动,这里有哪些特别的含义?
柳长庆:进入2025年以来,智能成为汽车界的热词,大家都在说智驾,那红旗的智驾或者智能跟别人家有什么不一样?这确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去年11月我们在深圳做了红旗品牌的新能源之夜,第一次正式的把天工平台和九章平台做了介绍,分享了在那个时点上红旗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为我们下一阶段指明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半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已经有落地量产的技术和产品了,且已经上市交付了,我们有这个能力做体验,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到、感受到、体验到。
这次我们更多的是少说,让大家多看、多体验,所以这个活动定位“体验日”,红旗拿的是现货在跟大家交流,现货自然要讲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体验日的安排,拉近红旗跟用户,跟媒体之间的距离。
大家能够看到我们在活动现场做了很多泊车场景,把这么多极限情景下的泊车做了全面的模拟,我们是第一家。
天工05(配置|询价),我们无预警上车,大家意识到,红旗天工家族纯电产品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很多还停留在红旗老一代产品上的印象,瞬间就刷新了。我们会通过天工06再做一次强化,通过这对平台双子星,让大家通过实车的感受,通过实际场景深度的体验,对红旗的智能、智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红旗有现货,红旗的智驾,红旗的智能确实有进步,有成长。
Q:冯总抛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说智能的车不等于智能的好车,我想让您谈谈这背后的一些思考。另外,我是孙颖莎的粉丝,这次的合作非常好,能否谈谈这次合作的想法。
冯彪:现在随着智能化在汽车领域越来越普及,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选车看的是“三大件”,看的是安全不安全,现在大家看你能不能城市NOA、你的大屏、你的语音。诚然,关注这些方面是没错的,因为这是汽车的进步,也必然要进化到智能,但是我们认为车毕竟是一个交通工具的属性,消费类电子产品不会承载你个人的生命安全乃至家庭安全保障的责任。但是汽车承载着安全责任,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除了要关注智能化的水平以外,安全等属性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有一个持续性的进步,安全之上的智能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想树立这样一个理念,也希望大家在智能网联时代选择汽车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柳长庆:红旗品牌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当中,用户群体也在不断的年轻化。现在25岁到35岁的用户已经占了红旗用户的三分之一。那25岁的人到35岁的人他们在关注什么?他们的价值取向,哪些人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基于这些考量,我们觉得孙颖莎作为国球的杰出代表,她的优秀的成绩,她代表的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红旗品牌的调性是高度吻合的,红旗一直在努力的与时俱进。
付航作为天工05的Passion大使,我们选择他,是看到付航蓬勃、自信、努力、奋斗的形象,是靠自己努力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在年轻族群的号召力,与天工05的目标用户群体非常匹配。红旗品牌的营销创新,就是要让新时代的年轻人“爱上国车,心有红旗”,就是要在新语境下,和年轻用户“交个朋友”。
红旗走过风云沧桑的,但是依然年轻。选择付航也好,选择孙颖莎也好,红旗希望打造一个永远年轻这样一个概念,红旗永远向上。品牌向新、品牌向上,是红旗品牌不变的发展核心。
Q:今天看到司南智驾按照100、500、1000来进行划分,这样的划分是怎么考虑的?
周时莹:我们分了三个大的板块,但是我们有5个阶梯,首先说一下三个大的板块,实际上司南100起步就配备NOA功能,而且实现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还增加了10条城区的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是100公里,你可以随便开,基本上就可以给到你城区NOA的特质。通过司南100做一个敲门砖,让用户付很少的钱先体验一下我们现在的能力。
再往上进阶,在司南500里面我们整体打包了带城区全覆盖的功能,有纯视觉版本,也有带激光雷达的版本。抛开成本不提,这两个版本的配置考虑到了纯视觉成本的优势,也考虑到了车顶上没有激光好造型的优势。红旗除了有20万的车,还有四五十万的车,还有100多万的车,有很多不想要车顶的激光雷达。没有问题,其他品牌给你做不到,我们红旗给你做到。如果要激光雷达,带激光雷达的高像素128线我们一样有,用一套算法从两边来夹击,给到两个标准配置的城区版本,你可以任意选,而且在不同的车系上。
还有司南1000,红旗最开始从2014年就做智能驾驶,那时候最开始做L4。一汽除了有红旗,还有解放,商用车领域我们也做到了自动驾驶覆盖,我们现在的技术体系架构是相通的。司南1000标配了L3的高速和城区,包括在司南1000的高配版本里还可以做到无人驾驶,配备将来的road trip和road bus。后面我们可能还会把座舱的大语言模型也加进来,所以我觉得1000起步的方案是我们的标配。
其实我们做更多传感器配置,最高做8激光雷达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也是有的,我们做到了算力的预埋,将来还有很多扩展的空间。我们有面向无人驾驶短途运输货物,还有面向将来的公共交通,里面有车路云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做单车智能。我们每个层级在技术产品,包括售价上面都有布局。刚才说到的大部分内容我们都是现货,现在已经在开发了。
Q:问一下柳总,天工如今已经有三款车了,到这个阶段能不能总结一下红旗新能源战略转型的阶段,总结一下现阶段您的感受和您看到的红旗进步?
柳长庆:红旗作为中国最早的自主乘用车品牌,过去几年在节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长,但是新能源对红旗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这种挑战还是非常巨大的。
在去年10月份的新能源之夜,这次的智能体验日之后,我们会在上海车展,包括今年四季度的时候,发布红旗的全新PHEV等等。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媒体、用户、业界知道,红旗不仅在坚守着红旗品牌,同时在新能源的赛道上不断发展。
我们希望天工做为红旗的纯电产品系列,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所了解和接受。当然,这个取决于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怎么打造给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的优秀产品。
我们希望红旗品牌在某种程度上能在行业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智能一下变得火热起来,但是汽车绝对不仅仅有智能,汽车还是需要有底蕴,还是有它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规律的。我们希望红旗的新能源,能够把红旗车的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和时代发展的最新科技结合起来,给一汽提供面向未来的力量。
我们想用2-3年的时间争取走到最前面,而且是多维度前列。这要依靠我们三大平台打造的竞争力,比如它的技术前瞻性,性能足够卓越,包括成本竞争力,可靠性、安全性等等,这个过程中对我们来说肯定是脱胎换骨的过程,也是需要夜以继日付出辛苦的,足够多的努力才能换来可期待的未来,希望能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红旗确实在快速的奔跑。
Q:今天做了非常多的关于泊车的场景,红旗品牌在智驾研发过程当中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我对咱们发布的智驾保险挺感兴趣,能不能展开聊一下后面的操作和详细的规划。
周时莹:好的智驾,第一你得让普通的用户能用,很多用户遇到比较危险的场景的时候,换道超车突然后车加速了,前面人行道鬼探头,一旦出现两次以上异常情况的惊吓,会被动的接管。一般人的心理素质不足以再次去激活这个功能。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第一你必须能让用户,很普通的用户敢用,而且能比较放心的用。
第二点,智驾得不断有进步的空间,不是说我发售了,这个版本就是顶峰了,要不断抬升它的技术空间。基于这两点,我们在技术上面遵从的思路是这样的,我们技术团队一直在跟最新的技术观点,包括搜索国外的AI的Paper,包括去做各种实验,求真、较真,一直从最顶级期刊或者是模型里边汲取最先进的技术。
我觉得智能驾驶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不能太快,所以有很多人说两年、三年技术更新迭代了,我砍掉一拨人,再招一拨人,就有了最新的东西。我想说那拨人的离去,他带走不仅是他脑子里的东西,可能带走了整个技术架构和安全体系。
再说到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智能化安全的布局,我们智能驾驶团队里面,做智驾的产品经理比例大概有10%,做安全的比例应该在10%到20%之间。在安全体系架构、标准一直到操作软件、硬件,都有自己相应模型的开发。我们负责安全的团队一样在做自己的代码,在最后环节会有仿真,包括实时道路相应的验证体系,全面去绑定。我相信以这样扎实的基础去做,而且稳扎稳打,我们在后面上升的几率会更高一些。
冯彪:刚才提到关于智驾险的问题我回应一下。我个人理解,一汽红旗和平安产险联手推出智驾险的背后,是“两个敬畏,两个能力”。
第一敬畏技术,我从产品实践的角度来讲,技术确实是有边界的,任何AI或者是智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刚刚讲了汽车容不得万无一失,否则后果是无法承受的。基于此我们对技术要保有敬畏。
第二敬畏用户,对用户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我们是很敬畏。包括由此带来场景性的口碑,用户的口碑我们更是敬畏。
两个能力中的第一个,就是我们整车的基础能力,要具备在整个智驾开启的过程中,我们五大控制器的状态、实时的通信、包括每个控制器内部处理的状态,都要有一定的记录,否则事后无法知道当时事情发生的原因、环境等信息。
第二个能力是央企的能力。智驾险是保险行业和车企共创的新业务,需要探索,对于保险行业来讲,相信车企的实力和诚信很重要,红旗品牌作为央企当然有这样的诚信和实力,所以保险方面相关的伙伴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孵化新的业务模式。
关于如何购买“智驾险”?目前购买天工05或者预定天工06就会赠送智驾险。
Q:冯总说的防误用安全测试,我认为非常重要,对天工系列产品,它更重要,展现出来出一种大国企的社会责任,可能在一些特定的场景,特定环境之下,对车辆的安全以及交通参与者安全其实更重要。这方面我也想请冯总、周博士来谈一谈防误用测试背后的思考?谢谢。
冯彪:今天抛出防误用这个概念对行业来讲,听起来是很新鲜的,但是对红旗来讲,这是一直延续的开发内容。在十多年前我在技术开发团队做设计工程师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用户误用工况,当时在一汽的开发标准里就有,它一直深植于我们各个零部件、子系统的开发、规范和设计标准。
误用工况是什么?就是超过一般的、标准的使用工况,自己给自己加码,把工况标准提升了一个台阶,并且我们认为这种误用可能对于消费者来讲是有一定概率会碰到,出于对用户负责的理念,我们把自己的研发标准里的一些功能项或者是一些指标提高,每一个零部件子系统都有。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我们汽车内饰门护板的设计,大家都知道我们门上面有一个开门拉手,那个拉手的结构强度会设计的很强。我们底下有一个放水的储物,当时工程术语叫壁图把。那个东西是一个很薄的薄壁。当时设计这个零部件的时候就考量,万一有用户拉底下那个东西把门给关上了。那实际上它是很薄的薄壁,本来它不是作为拉手功能去给你使用,上面有一个拉手你设计的很强,但是底下是一个储物的壁,他就拉这个东西。如果你设计不够强,他一拽,就把底下储物的薄壁就拉扯坏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那个壁图把的时候,那个零件就要考虑有一个误用场景,他的人员坐在里面,模拟成年人的手力还有一定的速度。
举一个小的例子,它在我们的底盘、电气、内饰、零部件、子系统都涵盖,所以它不是一个像我们五星碰撞的一个非常独立的系统,而它是在机体里面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子系统里面,是这样的。为什么抛出来?我们设计的车,像这个不在配置表里面。我们选车要么看配置表,但一定不能只看配置表。今天我提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要引起一个什么新,是说智能的车不等于智能的好车。有些东西就像冰山一样,它不是浮在水面以上,往往水面以下也占了很重要的作用。
周时莹:我非常感谢冯彪总,他是很好的产品经理,他把这种严苛的研发标准贯穿到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零部件。我从工作入职以来,就是在follow这些要求,我们内部对常规零部件的结构、软件、硬件还有我们DFMA(故障与失效分析)都是有相应标准体系,都在按照这个标准流程去做。今天给大家展示出来我们本来的样子,是想让消费者更安心。我本身学软件的,可以跟大家也强调这个事情,这个电子的、软件的东西你说它肯定没有BUG?地球不在了,但是软件代码的BUG它依然会在的。
我们红旗研发认为车辆发生故障,只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就是我们自己零部件造成的故障。第二种就是用户或我们外部环境,跟我们设计的使用标准,并不完全匹配造成的。
从最开始零件的CAD三维设计,再到出工装、出夹具,再到制件,我们都会充分按照车规的要求,去做各种可靠、耐久、振动、高低温、延误的实验。我认为现在99.999%的零件都不会出现问题,只要整个生产过程当中按照标准去生产就OK了。
现在我们发现,在加载智能化之后,你不能要求每一个用户都是经过标准化训练的人。你给用户一块屏,屏上每一页东西用户都会正常操作吗?或者在撞车时,会不会被误触发?我本来想开空调,但是恰巧座椅调节就在那个位置。
再一个,在红旗研发院,我们从前端CAE的仿真一直到各种测试,都做了很全面的测试。我们基本上是四个工程师配一个实验人群,四个工程师干出的结果要有一个实验人群兜底做全面的测试。
在智能驾驶系统的验证过程中,我们通过云端大数据仿真、HIL(硬件在环)和DIL(驾驶员在环)模拟测试,结合每台车数十万公里的可靠性路试,覆盖典型城市、高原、高山及沿海等多样化环境。
在测试阶段,工程师与实验员不仅进行常规操作验证,还会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评估人机交互的易用性、人体工程学设计等细节。例如,当用户进行某项操作时,如何避免因相邻按键布局导致的误触发。基于这些数据,我们优化软硬件设计,确保即使在误操作情况下,系统仍能守住安全底线,避免事故发生。
Q:两个问题,一个是天工06今天开启预售,在20万元比较卷的市场,请总结一下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二个是刚才听下来,感觉红旗在做一个焕新的过程。作为集团较高level的品牌,要做这种焕新会比较艰难,不管是从产品规划也好,技术迭代也好,包括企业整体的规划层面可能有哪些创新的情况?
冯彪:我先说天工06,在众多的细分市场的竞争圈里面有什么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第一个是智能化。天工06无论是座舱和智驾做到行业TOP优势,我们跑到行业绝对的第一梯队。但是我们认为做到这,恰恰又是没有差异化。因为别人也是这样,现在所有好的产品,都有好智驾,只能是平手了。但是在智驾或者支撑智驾整车基础这部分,我们敢说我们坚守了国车造车理念。无论刚刚我们提到的安全也好,还是我们操控也好,一些保障权益也好,这些都是在细分的竞争格局里不曾见到的,如果有,也可以拿出来一较高下。我认为我们依然可以胜出。
柳长庆:从产品的覆盖度或者对细分市场的覆盖广度来说,我们的产品从15万元到最高700万元,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品牌有这么宽泛的产品覆盖范围。我们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做新一轮红旗品牌架构的梳理。如果媒体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特别愿意吸纳。
目前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对红旗金葵花产品系列的想法非常清晰,我们就是要把它做成红旗的顶级豪华品牌,至少是100万以上的,像红旗的国雅是140万,国礼是700万的入门,如果加上一些特殊的定制,可能就是千万级的红旗子品牌。
除了金葵花作为红旗的顶级豪华子品牌之外,红旗品牌的产品系列要覆盖从15万到接近100万的市场价值空间。同时,从动力路线来说,红旗品牌既有节能车,也有插电式混合动力,也有纯电等等。
我们的品牌焕新和向上,背后就是要拿出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的产品,特别重要的支撑就是技术,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够做到领先一步,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驾乘体验,那无疑对我们的品牌溢价和品牌向上是重要的支撑。
红旗品牌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现在大家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非常强。特别有的时候25岁~35岁的用户占到我们用户的1/3,这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说明在年轻人心中,他们终于觉得红旗是中国最优秀的自主品牌的代表,红旗离他们不再遥远。我们希望把红旗品牌变得更受年轻人喜爱。
另外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确确实实我们得要有能够与用户沟通的东西,我们希望我们的技术有独一无二的尖点,我们能够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
大家最近有很多讨论,中国未来到底能容得下多少品牌?我相信,如果中国最后只剩下一个品牌,应该是红旗。这个不是因为我是红旗人我有这样一份自信,而是红旗品牌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所承载的责任和它应该肩负的使命就注定了这个品牌一定会是一个基业长青的品牌,我们只是需要怎么把这个品牌做得足够优秀。
我也希望各位多宣传红旗,多支持红旗。红旗再过五年、十年,会走到新的发展高度,红旗不仅是中国人的红旗,我们还有一个梦想,未来把它变成世界的红旗。
如果再过五年、十年,大家作为汽车人,再回顾一下,可能有一天我们总会离开工作的一线,回想这辈子我参与、见证和支持了哪些品牌的成长。如果大家帮助了红旗,让红旗变成了中国的骄傲,我觉得大家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都会大大增加。我们红旗人自己会不断努力,但是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人和我们红旗人一起,为这个品牌提供正能量。
没有哪个品牌是完美的,我最开始做红旗的时候,董事长组织了一次红旗大讨论,我当时有幸代表高管做发言,那时候是2017年,我说红旗不完美,但是我愿意陪着它成长,我们确实有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如履薄冰,要把这个事业干好。
刚才说的难,你想BBA,百年车企、百年品牌,看看他们今天在新能源车的表现,你就能想象到我们的难。但是我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Q:我想问一下座舱这块,座舱有没有可能像智驾一样军备竞赛?是拼软件,还要拼硬件,或者说掺杂一起?以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
周时莹:在我们团队,三年前智驾和座舱团队就开始交织,因为技术逻辑差不多,从产品的定义再到软件、OS、硬件,这两个团队越走越近。大家看看芯片的战略方向,原来高通是搞车载的,手机通信的,英伟达就是搞图像处理的,但是它们两个纷纷推出了往这“方盘子”里踩的模式,国内很多高制程芯片的公司也都在做这种事情。
座舱和智驾,在我们内部的两个团队都在做自己的模型,智驾的模型基于视觉为主的,Transformer架构的这套东西。座舱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把大语言模型加进来后,对环境的认知、自然语义理解的东西会增加一些。
同时,我们发现现在能做车载大脑域控芯片的越来越多了。智驾的团队举手说我可以做座舱,座舱团队举手说我可以把泊车先导进来,我说别吵了,我们做一个融合的。原来是桶形结构的,现在按照技术代际,把OS和硬件两层都砍出来集中在一起,搞一个车端的中央计算平台,就像AI大脑一样,做真正面向AI的OS。这样上面从安卓来的信息、从CUDA来的信息、从我们自己软件架构来的信息都可以非常快速应对,这个没有问题。我们有硬件非常好的逻辑,打好了这样的基础。比较大的中间计算平台,我们都已经开始做了。
以智驾这个团队做大模型基础的能力,你要把VLM和VLA加进来也不是很难,因为本身这个逻辑架构就已经生成了。这两个团队如果想要融合的话,各自的规模,包括技术架构都要搞在一起。我觉得,现在,不想做人形机器人的智能驾驶团队不是好的干舱驾融合的团队。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干类似于变形金刚的模式,底层下面两层,数字化的底座我们做了通用一样的。上面我们训练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大脑。
我这里面抛出来的话题不光是舱驾融合,我们的动力和底盘也要充分融合。我们必须像人类大脑一样,先看到周边的世界,整体画一个立体图,做完判断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也认为如果真正要做到人形机器人,现在的智能座舱、动力和底盘都需要充分融合在一起。
我的大模型是综合性的,我给它喂的数据不光是智能驾驶周围感知的数据,包括驾驶员的心理数据、表情、驾驶员的语言能力,最新的交规和安全标准。还有当前车上的情况,电机目前运转成什么样了?电池现在的功率什么样的?这些东西都要喂进去。这样定向的训练完成之后,输出的结果就是一体式的整车集成控制。
主持人 盛勇鑫:感谢各位媒体老师晚上的时间,今天也是3月31号,就像发布会上讲的,也是非常卷的一个月。
今天红旗品牌拿出红旗品牌智能体验日,我们的体验和我们的发布应该是很真诚、真实,就像我们说的“智能见真章,安全有底线”。
明天就是4月份,4月份不知道市场会怎么样,会有多少发布会。但我们红旗品牌会有很多营销动作和重磅产品,包括我们刚刚上市天工05、06一系列用户媒体的试驾体验,以及B级车销冠H5的超级混动PHEV产品的上市,包括大家也挺关注的上海车展。在上海车展,我们有很多重磅信息发布,也希望各位媒体老师持续关注我们红旗品牌。
谢谢各位!
来源:新浪汽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