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值翻番,600亿零跑拿下销冠

市值翻番,600亿零跑拿下销冠

2024年,是汽车市场矛盾的一年。在这一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的“未来五年,中国本土车企可能仅剩五家”的言论正进一步被验证。高合汽车倒在了年初,哪吒汽车突然爆雷,极越汽车紧随其后……也就是在这一年,零跑汽车第四季度实现了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实现单季..

2024年,是汽车市场矛盾的一年。

在这一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的“未来五年,中国本土车企可能仅剩五家”的言论正进一步被验证。高合汽车倒在了年初,哪吒汽车突然爆雷,极越汽车紧随其后……

也就是在这一年,零跑汽车第四季度实现了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企业。与此同时,该季度公司毛利率达13.3%,创历史新高。

2024年,零跑汽车全年汽车总交付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全年销量在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中稳居前三。全年营收为321.6亿元,同比增长92%,年度毛利率也较去年同期提升7.9个百分点。

到了2025年,好消息再次传来。

4月9日,零跑汽车宣布累计交付量突破70万台。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零跑汽车交付达3.7万台,位居新势力第一,同比增长超154%。

一面是经营不善、清算离场,一面是转亏为盈、积极向上。

在血腥残酷的汽车市场中,零跑汽车屡屡传来好消息,对于车圈玩家来说有何启示?

启示一:坚持全域自研

“零跑卷得好像很开心,说明零跑早有准备。”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接受亿欧汽车采访时表示。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将零跑能够“开心地卷”,归因于零跑实现了全域自研。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自研的整车核心电子部件以及高附加值部件占据整车成本的65%。

(图源/零跑汽车)

一方面,零跑汽车通过平台化、集成化策略,不同车型可以尽可能地共享更多零部件,以此来降低成本。

比如零跑打造的LEAP技术架构,其以“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为依托,集合全球化安全/设计标准、CTC2.0技术、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高阶智驾及智能座舱系统在内的一整套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到零跑汽车各个车型系列中。

朱江明也曾在之前演讲中提到,通过全域自研,零跑能够用一颗8295芯片实现智能驾驶,同时还支持智能座舱内多项功能,这就减少了车载芯片数量从而减少成本。

另一方面,零跑汽车自研自造也助力其不同车型间尽可能共享更多零部件,从而实现协同增效。

“B系列车型之间有着88%的零部件共享率。”朱江明透露道。高零部件共享率助力零跑汽车能够快速迭代更新车型,也帮助零跑汽车能在2025年内相继发布B10、B01和B05三款车型,为零跑汽车产品序列增添更多子弹。

启示二:节制投入,保持战略定力

虽然理想汽车长期以来被称为“抠厂”,但实际上,朱江明和李想在“抠”这个方面不相上下。

从具体数额来看,零跑汽车这两年在销售、行政和研发上的投入无疑是这几家造车新势力中最少的。但由于各家营业收入不尽相同,这样比较并不客观。

从销售行政开支占总营收比重、以及研发占总营收比重的数值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2023年还是在2024年,理想汽车在销售、行政以及研发的开支都非常克制,这些开支占营收的比重都是这几家造车新势力中最低的。

其次就是零跑汽车,近两年的销售和行政的开支都努力控制在营业收入的15%以内,研发投入同样控制在总营收的10%左右。

相比较而言,蔚来和小鹏汽车就显得挥霍了许多。

实际上,零跑汽车在研发层面持续控制支出,并不是因为“抠门”,而是由于其主打差异化的战略定力。

一方面,作为大华股份的联合创始人,工程师出身朱江明深刻地知道造车过程中如何打造质价比高的硬件。此外,其在造车之前也有一定供应链资源积累,能够较大程度地控制其造车硬件打造的成本。

另一方面,零跑汽车早期始终声称自己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跟随者”。从过去零跑汽车产品也可以看出,零跑并没有如同小鹏汽车等车企一样,大力发展智驾技术。

“我们零跑(智驾)投入比较良性。”朱江明如此解释道,“每一代技术进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早期高阶智驾主要走高精地图和规则控制方案,可以看出即使投入了大量算力和研发力量,智驾系统仍存在拟人化不足、驾驶体验机械等问题。”

所以,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初期,零跑汽车并没有加大智驾技术投入,急于做赛道的前几名,而是避免过度投入到暂不明确的技术领域,待技术路线逐渐明晰后,再发力。

“我们认为现在技术路线(端到端智驾方案)基本明确了,这时候就适合大规模投入。到2024年年底,零跑智驾团队仅仅是算法部分就超过了500多人。目前,零跑有足够能力支撑未来零跑的端到端智驾发展。”朱江明告诉亿欧汽车,“我们会在B10交付的时候,实现B10智驾版点对点通勤功能,在第三季度实现城市NOA功能,明年智驾系统将具备车位到车位的智驾能力。”

“我们认为,今年零跑智驾能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朱江明如此说道。

启示三:踩准“增程+SUV”爆款公式

零跑汽车另一个优势在于踩中了“增程+SUV”的爆款公式。

从增程本身性能来看,增程式车型通过“油电互补”的形式,即解决了纯电动车长途出行的续航补能痛点,又符合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前进趋势。

从零跑汽车自身销量变化,也能看出增程汽车带给零跑汽车的赋能。2023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首款增程车型——零跑C11增程面世。此后,零跑汽车的销量如同坐上火箭,一路飙升。

增程车型饱受欢迎这一点,也被市场验证过。从乘联会数据来看,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达1089.9万辆,其中增程汽车共销售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增长幅度大于插混和纯电车型。

“增程式电动车不够先进,是胡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如此公开表示。

华为智能车BU是增程的忠实拥趸者,其联合赛力斯打造的问界M7就是一款中大型增程式SUV,新款问界M7在2023年9月一经发布,就广受市场欢迎,首月订单就突破3万,第二个月大定订单已超过8万辆。

此外,理想汽车成立伊始就选择了增程式路线,在“增程+SUV”车型模式的帮助下,理想汽车也率先在造车新势力中实现了转亏为盈。2024年,理想汽车实现全年交付50万辆,历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13万辆。

增程车型在市场端的火爆,无疑是对增程路线的最大肯定。

启示四:积极扩建海内外朋友圈

翻开零跑汽车的朋友圈,不免惊叹于其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的实力。

在外,零跑汽车牵手欧洲巨头Stellantis集团;在内,零跑汽车与“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建联。这种“全球化资源嫁接+国内产业链深度整合”的双轮驱动模式,帮助零跑汽车构建了独特的合作生态。

2023年10月,零跑汽车正式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投资约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此外,双方计划共同组建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分别拥有该合资企业的49%、51%权益。

此番合作帮助零跑汽车借Stellantis的“船”出海,规避其自建渠道的高风险,并借助后者的品牌背书和渠道网络,快速渗透欧美市场。Stellantis集团也能借助零跑汽车的自研能力,加速旗下品牌加快智能电动化转型,并加大在中国的影响力。

与一汽的合作,同样是双赢之举。

2025年,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在长春举行《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根据官方消息,一汽和零跑汽车将从两个维度展开战略合作:

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通过双方的技术融合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双方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我们未来也会探讨同平台化合作。”在此前答记者问中朱江明如此说道。

对于一汽集团而言,其可以借助零跑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反哺,加速旗下品牌的电动智能化转型;对零跑来说,一汽集团的央企背景将帮助其扩大在政策敏感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零部件的合作,也能提升零跑汽车抗风险能力。

截止至2024年,零跑共获得10家车企零部件的定点项目,主要来自中外合资车企和外资车企。

“扩大零部件规模,能够用在更多的主机厂,分摊开发成本。”朱江明说道。

通过零跑何其战略伙伴的选择,可以看到其“广结良友”的智慧。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助力零跑解决规模化交付、资金资源等卡点;与Stellantis合作,则助力零跑汽车开拓海外市场,提高知名度。

启示五:完善渠道建设,积极布局下沉市场

对于零跑汽车来说,渠道建设对其海内外销量提升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国内,从渠道地区布局来看,零跑坚持“1+N”模式,即1个具有4S服务功能的区域中心,辅以本区域内多个商场或城市展厅。区域中心可以提供车辆展示、销售、售后等一站式服务,而商超或城市展厅则可以更好地接触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

2024年零跑汽车以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新零售模式初步建成。该种零售模式形成一套“组合拳”——既能控制核心商圈形象店,又借助本地车商撬动当地市场。

与此同时,零跑践行“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不断加速覆盖空白城市,于此同时加快下沉到县级市场的步伐。

“向私人领域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必然要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如此表示道。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市场具有比大城市更大的普及潜力。“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大城市普及率高、销量占比高,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中小城市、县乡市场发展是必然趋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同比提升18%。下沉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说明大众正逐步接受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下沉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零跑汽车无论是产品定价,还是销售渠道布局都符合这一趋势。

截至2024年末,零跑在国内已布局695家销售门店、427家服务门店,覆盖264个城市。朱江明表示2025年零跑汽车服务门店将突破600家,“未来,服务也将成为零跑品牌的新名片”。

在海外,零跑汽车则借助大股东Stellantis的经销商资源,其积累了超400家经销商渠道。2024年,零跑公司外运出口1.4万台,其2025年海外市场销量目标是5万台以上,形成550家以上的渠道规模。

结语

2025年3月,零跑汽车以月销3.7万辆的成绩超过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劲敌,一举成为当月新势力品牌销冠。

通过全域自研技术平台,零跑汽车优化了研发效率与成本控制;在行业普遍追逐高阶智能驾驶的浪潮中,零跑展现出差异化的战略定力,避免了过度投入边际效益低的技术领域,提升研发投入的回报率;踩中“增程+SUV”的爆款公式,零跑精准地获取更多的市场;不断完善朋友圈帮助零跑汽车强化了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并借助合作伙伴的全球化网络加速市场渗透;全面的渠道建设,也助力零跑触及更多人群。

这一系列战略动作,共同勾勒出零跑从产品到技术,再到市场布局的清晰路径,而这也是零跑汽车给汽车领域的五个重要启示。

来源: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