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今日正式开幕,这场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全球汽车盛会,不仅展示了1300余辆新车,更揭示了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趋势: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界限正在加速消弭。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浪潮下,技术路径趋同、供应链深度协同、全球化与本土化交..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今日正式开幕,这场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全球汽车盛会,不仅展示了1300余辆新车,更揭示了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趋势: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界限正在加速消弭。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浪潮下,技术路径趋同、供应链深度协同、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共同塑造了一个无界融合的新生态。
在本届上海展示的新车中,新能源占比超七成。在每个展台的C位,几乎都展示车企最新发布的新能源车型。如果说新能源上半场,新势力凭借灵活机制和体量以及营销创新三板斧在用户心中占得先机,那么在上海车展上,明显感觉到所谓的传统车企,在产品定义和营销等方面,已经逐步跟上了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脚步。
而在上周,工信部明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这样的紧箍咒不仅影响到传播,更将对安全的关注推上更高的层级,特别对于OTA升级次数也有严格报备和限制,这似乎更符合传统车企的节奏。
无论是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采用动力与底盘控制二域合一,还是问界M8搭载的华为ADS 3.0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极端环境适应性,技术核心均指向全域集成与场景覆盖。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技术差异,已从功能有无转向迭代速度与用户体验。
国际车企与中国供应商的共生共荣
汽扯扒谈参加多场发布会之后,明显感觉到上海车展成为国际车企展示中国定义技术的舞台。丰田宣布在中国设置首席工程师体制;大众则依托本土化电动平台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概念车,并搭载新研发的智慧座舱。奔驰和宝马也专门针对中国用户需求推出全新车型。
国际车企的中国化与本土供应链的全球化并行不悖。众多合资车企将中国创新成果推广至全球业务,中国供应商则通过国际车企反向输出,形成以中国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的新范式。中国的标准也逐步成为国际造车标准重要参考。
2025年上海车展揭示了一个核心趋势:汽车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能力的较量。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分野被技术融合与供应链协同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能力生态整合力与用户运营力的三重比拼。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无界姿态,迈向一个更开放、更协同的新纪元。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