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虽然许多车企在一季度就进行了密集的产品与技术投放,但在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依旧是拿出了应对新时代汽车竞争的秘密武器。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市场正经历三重深刻变革:政策监管的刚性约束、用户需求的理性觉醒..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虽然许多车企在一季度就进行了密集的产品与技术投放,但在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依旧是拿出了应对新时代汽车竞争的秘密武器。
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市场正经历三重深刻变革:政策监管的刚性约束、用户需求的理性觉醒、技术落地的价值重构。
智驾从野蛮生长到合规竞赛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工信部2025年对L3级功能无图智驾等术语的严格澄清,迫使车企重新审视宣传策略。
监管的收紧实则推动产业从概念炒作转向能力验证例如上汽智己L6的灵蜥数字底盘和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均以硬件冗余和极端场景测试数据作为技术背书。
4月14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发文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人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该文明确指出误导宣传、驾驶分心、产品伪劣,已触碰法律红线。该中心针对车企的生产销售和宣传环节,作了相关法律责任说明。
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将L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则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此外,对于生产销售辅助驾驶作弊装置的厂家、平台,都会实施相应的处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表示,组合驾驶辅助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主体仍为驾驶员;组合驾驶辅助产品从可用到好用仍有距离;要加快推动《通知》要求落实,保障组合驾驶辅助产品安全。
体验价值超越营销光环
此次上海车展小米汽车的YU7没有来,雷总也没有来。
前不久,小米SU7发生了自动驾驶碰撞事件,不仅让小米汽车和雷军陷入信任危机,更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智能驾驶落地的可靠性,雷总没有来应该是还没想好如何面对如此相信他的粉丝。
在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的表述也有了很大变化,更强调安全、可靠、便利等关键词,其中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还被余承东反复强调过多次,也贯穿了这次的发布会全场。
这反映出市场进入祛魅期:用户不再为虚幻的全自动驾驶买单,而是要求车企证明技术能切实降低驾驶疲劳、提升安全边际。正如中汽协所言:当体验取代光环,真正的竞争才开始。
其中合资品牌的广汽本田P7的研发路径极具代表性:既有本田76年造车功底的底盘调校,同时加速与中国先进技术资源合作,比如P7不仅有博世、松下等世界级供应商,还联合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中国顶尖企业,加速开放汽车生态,为P7的核心技术提供支撑;既保持Honda Architecture架构的操控基因,又融入中国用户对智能座舱的特殊需求。
这种分化揭示行业共识,智驾不再是单一卖点,而是与补能效率、座舱生态协同的系统能力。
中国新能源市场走向成熟
上海车展的宣传降温,实则是中国新能源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当政策、用户、技术形成三角平衡,车企的竞争焦点已从谁能讲最炫的故事转向谁能交付最稳的体验。
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在安全冗余、数据闭环、成本控制间找到最优解的企业正如瑞银所言:政策是催化剂,但真正的赢家永远以创新定义未来。在上海车展这场争奇斗艳的盛大舞台之上,各大车企一致的默契与静默的变革,或许比任何一场发布会都更值得铭记。
来源:汽车信息网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