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首日,上汽大通MAXUS品牌日发布会召开。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商用车的战略发布,上汽大通与华为正式签约合作。会后,官方举办了媒体沟通会,针对大商用车战略未来规划、上汽商用车在国际化中的使命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提问:第一个想问一下战..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首日,上汽大通MAXUS品牌日发布会召开。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商用车的战略发布,上汽大通与华为正式签约合作。会后,官方举办了媒体沟通会,针对大商用车战略未来规划、上汽商用车在国际化中的使命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提问:第一个想问一下战略层面的,后面关于大商用车战略方面我们会是怎么来规划的,然后在大商用车范畴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第二问一下,大拿V1(配置|询价)降价肯定是有它的指向和短期目标,我们参与到内卷当中,希望“卷”出一个什么样的天地来,或者“卷”出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出来。
杨怀景 上汽集团商用车执管会主席、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怀景: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我们商用车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我们在某些业务上会加快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我们以前大部分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上汽全资,尽管之前如南京依维柯已有合资经验,我们仍将引入更加开放的市场机制,以优化商用车的运营。同时,我前面还提到一个关键词“生态”。这方面我们的一些友商做得已经不错了,但实际上它也是基于现在市场新的趋势,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您可以注意到,现在我们的有些友商提供一些租赁、运营的服务,甚至于在金融和保险业务方面都提供一些赋能,这些都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市场新变化。
那么,我们也会跟随市场的变化,来提供我们相应的生态化的服务。您刚才可能也看到,像我们的餐车,这是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干的,我们也和退役军人事务创业基金会来合作。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你不是把车卖给他就行了,你要有个餐车你要做得好,后面要有供应链支持的。今天展台空间有限,我们只能是展示了一台和霸王茶姬联名的餐车,今后这样的餐车是必须要有一套体系来支持运作的。让真正地希望就业创业的那些小伙伴们,他们可以最好是“一站式”的服务,你买我的车、租我的车,你跟着这些品牌连锁走,每天就能轻松地赚钱了。这个就是我们在改装生态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我们是用开放式的生态来打造我们的改装生态。
王伟森 上汽大通国内营销负责人
王伟森:我回答一下老师刚刚提的第二个问题。我们都按照欧洲的标准在开发,刚才在发布会上提到,其实我们这种开发的费用,就比国内的友商多了20%。但是,这里面这次包括杨总讲的事业部下沉,然后再整合制造、物流这些板块,大家就看到我们就快速地拿到了一些成效。整合了制造、整合了整个采购的供应链,在这里面边快速地在效率上能得到提高。对于大通来说,我们是不提倡“卷”价格,我们是希望大家去“卷”品质。刚才说了,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希望能给到用户更多的实惠跟优惠,大家一起去共同“创富”,为了这个美好生活一起去奋斗。所以,才会有今天我们说的整个品系做了一个价格的调整。
提问:我想了解一下上汽商用车将在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以及市场地位当中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和角色,又会获得上汽集团的哪些资源,未来有没有什么一些更宏伟的目标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赵爱民 上汽商用车海外公司负责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爱民:
第一,商用车在海外,我们上汽大通在中国的商用车出口当中做得是相当棒的。我们整个集团也好,我们这次的改革也好,对国际这块还是有更多的期许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强化我们在海外的出口的工作,尤其是在轻商,包括协同我们的重型商用车,都要一起出口,所以才有大商用车板块。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成立商用车的海外公司,专门用于商用车海外的出口。毕竟乘用车的出口跟商用车在海外的客群,还是差异比较大的,行业客户更多。
那么我们成立这个海外公司,其实我们集团的决策也是经历了过程的,原来我们是想在上汽国际的平台上面做一个商用车的Division。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客群还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集团还是在商用车板块从事业部下沉的时候,重心价格调整的时候,决定还是成立商用车的海外公司,这是集团对我们的一大支持,让你有一个独立的、海外的经营的实体去开拓我们商用车的市场。
第二,在整个商用车资源上面,上汽集团在海外的发展众所周知,整个乘用车板块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布局。刚才我们看到了,商用车走到了73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在MG的全球的布局上面,已经做到了120多个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还要进一步地进行我们产品进入市场的覆盖。
所以说,集团也是把MG所有的全球的资源、客户群(赋能)我们走到一个地方去。总归先要有一个落脚地,总归先要有朋友帮你介绍这个地方的情况,那么MG就是上汽集团十几年的积累,在海外形成的资源,就是对我们上汽商用车这一块走出去是一个强有力的资源的支持。
所以说在海外渠道的共享上面,我们会有更多的协同,这个也是我们上汽商用车区别于其他商用车不同的地方,这是我们资源体系化一种能力的积累,我相信会带给我们商用车海外一个很大的助力,为未来的发展。
第三个是您讲到的,问我们有没有一个目标?当然我们有一个目标。全球的商用车占比在15%~20%,我们上汽集团的商用车出口或者说商用车的销量的占比是多少?我们也很清楚,我们可能离20%还有距离。所以说我们的目标,在未来的海外市场当中,在三年当中,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今年的目标要突破10万辆的出口,我们有不同的商用车出口方式。明年就有30%~40%左右的增长,未来2~3年以后,我们会有更大的目标去奋斗,大
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提问:
我们这两年在看到特别是和美国贸易战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东南亚一些国家,对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对整车包括零部件它的关税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国内的商用车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当中,有的是以贸易为主,还有一部分是以属地工厂为主,当然这两年属地工厂的进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我的问题是,我们上汽集团在海外战略当中,将来的方向是以贸易型为主?还是属地工厂化为主,大概的比例是多少?
再一个是协同出口的过程当中,关于海外金融的布局。刚刚杨总也提到国内的生态链,有提到了金融。我们在4月21日商务部发布的文件《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其中在金融方面提到有一点,提出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另一条是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已经看到了在商用车出海的过程当中伴随着金融出海,也想问一下我们上汽集团在出海的过程当中金融方面的一个布局。这是第一个问题。
赵爱民:
第一作为企业来说,在国家整体的框架下面,我们也相信我们国家的力量,能够协调好国际的环境,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帮助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支持我们中国企业走出来,我们坚信国家的力量。
第二个从业务方式上来说,贸易为主还是属地生产为主?应该来说我们还是因地制宜,这个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它本身的投资环境,关税壁垒、技术壁垒,这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我们上汽商用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过去我们确实是以贸易为主,以总代的模式为主。但是今年到了我们新的商用车的业务重新再出发的时候,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这个模式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会在这个模式上进行突破。如何在总代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营,直接管理网络,并直接服务于行业客户,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也会在有条件的区域拓展业务,整合MG及其他资源,设计KD工厂,这需符合当地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第三个是我们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比如说GM,比如说VW,跟我们都在商用车上面有深层次的合作,我们这些资源的协同和整合,通过不同的方式,未来的比例我确实现在还讲不清楚,但是目前还是以总代的贸易为主,未来的两三年当中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各种模式都会齐头并进,来实现我们更快的、更好的、高质量地在海外的发展。
关于金融这一块,我们确实看到了4月21日商务部发布的政策,应该来说这个政策还是鼓舞人心的,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这是一个双向的。中国的金融逐步对全球开放,那意味着我们的金融也会逐步地走出去。过去我们在金融这一块,一个是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资金的支持,等等,这方面有。
但是真正地在全球的消费金融这一块我们走得是不够,上汽是第一家走出去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公司,在印尼,跟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了金融。我们MG的业务,我们大通的业务在这个平台上都有所体现。但是这个还远远不够,这个取决于我们在每个市场上它的销量做到什么样的规模,我的金融公司能不能有个基本的保本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我们要有一个平衡。上次杨总请我们集团的负责财务金融的副总裁也跟我们讨论了,关于商用车未来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区域,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大金融走出去的力度,来支持这个发展。我们也渴望我们国家在外的金融机构能够帮助我们在海外的运行的企业实体提供金融的翅膀。如同丰田、日系车及韩系车一样,他们都拥有强大的金融后盾作为支撑。
提问: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商用车领域也是有点群雄逐鹿的意思,不仅包括戴姆勒、沃尔沃这种老牌的(车企),他们也在电动化、纯电这个上面做了很多产品的布局。还有特斯拉这种新兴的产品,以及咱们本土的很多品牌也都在电动化商用车上发力。我想问一下,以咱们上汽大通为例,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在技术布局上有什么比较厚的储备和一些新的突破,包括一些产品是怎么规划的,以及它的新的技术的开发。
郝景贤:上汽大通以往一直是“卷”价值不“卷”价格,另外,我们是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各位老师对我们都比较了解。这个背后我们是用技术创新来支撑这两点。未来的话,在杨总刚才的商用车战略发布会当中也提到了,我们要继续发挥上汽集团在乘用车和商用车方面的技术积累,我想通过三点来讲讲我们大致的想法:
第一,轻型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我们是第一辆的宽体轻客EV,第一辆的氢燃料电池,刚才大通森哥也发布了大通今年会有第一辆宽体轻客混动。这些方面都表明我们在轻型商用车技术的积累,包括技术的引领,我们会继续坚持的。
在这个的同时我再补充一点,我们在坚持新能源化的同时,还是坚持全动力的平台和技术。大通包括轻型商用车产品覆盖非常广,所以说我们会坚持四条技术路线同步做:首先是纯电动,开发了“大拿”这么一个专门的纯电架构,让我们的效率最高。我们也有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和续航能力的宽体轻客PHEV,也有在探索明天技术的氢燃料电池,我们还会继续的在这方面做商业化的运营和探索。包括在传统燃油车,就像星际X(配置|询价),也会有纯电和混动,当然我们认为柴油的一部分用户群依然会喜欢。所以我们520N·m上汽π2.5的发动机,要能够满足欧7的排放和国7的排放,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好我们技术的基础。
第二,智能化。今天我们跟华为是商用车领域的第一家全系的战略合作,我们可以描述一个场景,星际X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卫星通讯,这肯定是客户需要的。杨总的规划当中提到,房车、智能辅助驾驶,哪怕是大拿作为在城市场景的生产资料,如果说我们有智能化的城市的辅助驾驶,也会让这个小哥工作、生活的更轻松一些。所以,智能化我们会坚持多线,特别是跟华为的战略合作,将为我们下一步智能化打下基础。
第三,我们作为一个传统的车企,会有很多新能源加入进来。上汽集团在汽车技术上面是有很深底蕴的,我们上汽商用车和大通又在商用车领域积累了足够深的底蕴,刚才的新能源、智能化和我们在汽车技术本身的底蕴,为我们今后技术路线的规划都打下了基础,我们也已经有规划在实施过程当中了。在刚才提到的一些新技术方面,今后找机会再跟各位老师沟通和发布。
提问:多元化、个性化的造车一直是咱们上汽大通的一个长处,国内的各个细分市场的大客户市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我想问一下上汽大通如何依据不同的行业特性,精准制定差异化的大客户销售的战略,提升各个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
于琼根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琼根:
实际上在商用车里面,它的个性化是非常非常明显的,然后它的改装、行业或者大用户,或者我们称之为关键客户,它的占比也很高。这么一来以后,我们整个的营销这一块把它做了一个明显的既有切割又有整合。比如,我们大通森哥负责整个国内,赵爱民总就是一个完整的板块做海外,本人这边就在行业、改装包括大用户。这样也是三个板块,等于真正的完完全全的整合,成为上汽商用车,一致对外,服务客户的需求。包括大家看到的,今天在现场里面,我们首先第一个这么大一个平台里面,为我们的退役军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奋斗者的创业提供支持。我们还有好多梦想者,比如开房车的“诗和远方”,今天的超混续航1000公里。因为我们今天整体发布的平台战略,没有更多的细节去展示这辆车的一些技术标准,事实上它在野外,正常使用下,用电量待上一周也没有问题,这个场景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很明显的差异化。
或者换一个维度来说,我们是跟消费者的场景、需求是正向的。但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反向,过去所谓的对标,都是看竞品的过去,没有看当下和未来。在前面杨总的报告,包括我们森哥谈到的这个,我们作为领先者,那领先哪儿呢?就是要定义。另外谈到行业,我们正在探索,事实上作为政府采购的都清楚,大家可能会把“行业”做很多的定义,比如说政采的,或者有的地方说公安的,有的说消防的,有的说医疗的,都很笼统。但事实上在我们国家标准里面是有代码定义的,这些代码定义有哪一家企业把它运用了呢,我们从今天开始,三家企业(大通、南京依维柯、跃进)都有统一的代码来管理,这样就非常明确。
所以,我们把整体的业务从这几个角度来整合起来,想取得什么呢?取得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运行效率的最高。这个说实话也才刚刚开始,后面在运营里面我们会一步一步走下去。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我们就即知即改。
提问:3月份国家出台了电气的安全要求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是一个强制性的要求,我想问一下咱们上汽大通的领导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咱们上汽大通接下来要怎么做?
郝景贤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郝景贤:您问到最新发布的国标,我想对大通来讲,完全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在新能源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我们都是真材实料,而且我们都是率先满足国家标准。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大拿V1,在以前商用车的电池都是用风冷的,我们是第一家而且我们是全系标配双面液冷,这要加很多钱的,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用双面液冷,就是为了安全。我们在两年前就开始全面来做了,所以我们新产品都能够全面满足现在的新国标,而且我们也支持新国标的实施和推进。
来源:新浪汽车原创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