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氪智能科技:重构汽车消费生态,开启用户价值新时代

极氪智能科技:重构汽车消费生态,开启用户价值新时代

2025年4月25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上,极氪智能科技高级总监李含指出,当前乘用车市场正由“增量探索”转向“存量博弈”。尽管面临市场增速放缓、渗透率提升遇阻等挑战,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望保持增长。汽车出口业务虽面临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但中国车企全..

2025年4月25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上,极氪智能科技高级总监李含指出,当前乘用车市场正由“增量探索”转向“存量博弈”。尽管面临市场增速放缓、渗透率提升遇阻等挑战,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望保持增长。汽车出口业务虽面临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但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正逐步深化。同时,市场下沉趋势与新能源技术渗透相互促进,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李含介绍到,针对当前市场挑战,极氪智能科技积极布局能源服务、订阅服务、精品服务等全价值链业务,通过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体系,实现用户价值重塑。极氪致力于打造一个高频补能场景,将补能服务与整车销售、用户运营深度融合,提升用户体验与品牌忠诚度。同时,极氪的订阅服务旨在实现与用户在各类使用场景中的无缝互联,通过“百万车库”理念,为用户提供跨区域、一致性的优质服务体验。

李含|极氪智能科技高级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整车和宏观市场趋势

今年年初,汽车市场整体呈现快速回弹态势。这一阶段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消费促进政策的积极引导,例如二手车换购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主机厂亦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销售策略,以推动产品销量增长。在此背景下,今年Q1的市场表现超出此前预期,实现了较为迅速的回暖。

回顾2017年以来的汽车市场发展轨迹,可以发现2017-2018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渗透的起始阶段。尽管市场发展进程受到疫情的显著冲击,但疫情过后,整车市场迅速展现出强大的恢复能力,实现了快速复苏。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与2017、2018年相比,从市场总量维度审视,近年来我国整车市场基本未实现大规模增长,整体处于近乎零增长的态势。聚焦近几年的市场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市场增长率呈逐年下滑趋势。未来市场走势究竟如何?是会延续下行态势,还是会像今年第一季度那般,迎来相对良好的发展?

回顾近几年整车市场的发展历程,以下几个因素持续驱动着市场发展。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自2017、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开始加速渗透市场,成为推动整车市场变革的重要力量,对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汽车出口趋势,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整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市场拓展了新的增长空间。三是市场下沉,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在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均加速向二线及以下城市市场下沉,挖掘新的消费潜力。四是科技迭代带来的平权趋势,近年来,智能驾驶平权、油电平权等概念兴起,促使汽车科技加速迭代,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进程是当前整车市场发展的关键议题。从渗透率数据来看,自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到2024年已攀升至35%左右,到今年年底,基本有望稳定在40%-45%区间。

从市场结构视角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规模的扩张,更体现了其在不同城市层级与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特征。较为激进的预测认为,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70%左右;而相对保守的预测则将这一时间节点推迟至2030年。综合市场发展态势与行业动态,目前业内普遍形成共识,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5-2030年期间仍有望保持增长,但增速将显著放缓,难以延续此前的高速增长态势。同时,市场拐点可能较此前预测更早到来,50%-60%的渗透率区间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瓶颈期。

汽车出口方面,2012年前后,中国汽车出口曾迎来一段强劲的增长期。彼时,中国汽车出口量一度攀升至百万辆。然而,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汽车出口业务遭遇了一些波折与挑战。直至2017-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度回升至百万辆规模。此后,汽车出口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出口占比攀升至近30%,并逐渐趋于稳定。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诸多因素正对汽车出口的可持续性构成影响。贸易政策的调整、中美贸易博弈的持续,以及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变动,都使得汽车出口业务面临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未来汽车出口能否继续维持当前30%左右的增长水平,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汽车市场的下沉趋势与新能源技术的渗透进程,是两个需要综合考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前,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汽车市场已占据约50%的份额,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汽车市场基本处于均衡发展状态。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初期主要集中在一线及高线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市场渗透特征。

从销量数据层面分析,三线及以下城市汽车市场需求的阶段性下滑,与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及高线城市的爆发式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未来汽车市场能否实现高线城市与低线城市份额的再平衡,重新回归至50%左右的均衡状态,关键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在低线城市的市场渗透潜力。

当前,汽车产品呈现出较高的同质化特征。在此背景下,BEV市场能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从市场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清晰地映射出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PHEV市场增长迅猛,逐步取代纯电动汽车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增速已逐渐趋于平缓,未来新能源市场的持续渗透将面临一定阻力。

从汽车出口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保持稳定增长。针对近期中美贸易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其对汽车出口的影响需进行具体分析。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并非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且对受贸易政策影响较大的国家出口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就新能源汽车出口而言,当前贸易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

不过,这一现象也暴露出我国汽车行业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即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能力相对薄弱。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主要依赖传统贸易模式,近年来虽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本地化运营,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全球本土化将成为中国车企深化全球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方向。这一战略要求企业在保持全球统一标准的同时,深度融入目标市场,实现产品、服务与运营模式的本地化适配,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纵观欧美企业在华发展历程,其已在中国完成大部分产业链布局,并构建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随着中国企业持续推进全球化市场拓展,也将面临相似的产业布局过程。

部分中国企业已尝试在美墨加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当前,这一布局进程或趋于激进,原因在于墨西哥正面临产业“去本地化”趋势,叠加生产成本上升及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等问题。不过,鉴于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深厚的核心零部件产业基础,除车规级芯片、MCU等部分高端零部件仍受制外,整体供应链受外部因素影响有限,短期内出口业务预计不会受到显著冲击。然而,从长期战略视角来看,这一变化将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新能源市场发展历程,初期在政策驱动的第一阶段及用户需求主导的第二阶段,均以一线城市为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前后,低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呈现快速提升态势。这一现象背后,与PHEV技术突破、油电同价车型策略的市场推广,以及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持续创新密切相关。

当前,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已达较高水平,未来能否突破50%的渗透率瓶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低线城市市场的进一步下沉。现阶段,国家层面正通过强化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市场下沉,但仍面临显著挑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市场向低线城市渗透的核心堵点,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较长的周期与系统性投入,或将成为新能源市场下沉进程的关键制约因素。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IMF在2025年4月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中大幅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最新预测中将2025年全球增长率下调至2.8%,2026年下半年调至3%。IMF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放缓至4.0%,相比2025年1月发布的预测下调了0.6%;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放缓至1.8%,相比2025年1月发布的预测下调了0.9%。

尽管汽车产业直接受贸易摩擦冲击有限,但其对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汽车产业面临多维挑战,一是全球贸易格局呈现显著多极化特征,地缘政治博弈加速供应链区域化重组,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共同构成外部需求收缩的底层逻辑;二是国内市场竞争格局深度重构,价格战导致量价关系波动,叠加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与低线城市渠道下沉的双重压力;三是产品创新呈现显著同质化倾向,部分车企过度聚焦场景化营销导致细分市场过度细分,形成策略性创新陷阱,制约规模化增长空间。

生态赋能用户价值重塑

在此背景下,部分车企已率先探索全价值链重构路径,通过构建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体系,将价值创造维度从单一产品交易延伸至服务生态共建,形成涵盖用车场景、数据增值等环节的闭环价值网络。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汽车全市场、全价值链的消费升级。这一导向不仅聚焦于汽车销售环节,更延伸至售后维修维保、金融服务以及围绕用户生态场景的服务领域。同时,打通汽车销售全链路至二手车环节,成为国家政策鼓励的重点方向,旨在规避汽车前市场下行趋势,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宏观视角审视汽车价值链,其产业布局与微笑曲线所揭示的价值分布规律相契合。长期以来,众多车企将目光集中于价值链前端,即零部件制造与销售环节,市场竞争也集中于此。然而,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条远不止于此。

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过去五到十年间,车企已展开诸多探索与尝试,成效初显。而以车为服务场景的延伸,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特斯拉的Robotaxi和Robodelivery便是典型案例,它们以车辆为载体,将服务从车辆本身拓展至更广泛场景,实现了从车到场景的进一步延伸,为产业链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长点。

此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场景拓展同样关键。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车企深知用户价值贯穿于全生命周期。因此,众多车企积极探索将服务延伸至用户生活相关场景,围绕车生活、车生态提供多元化服务。这一趋势涵盖电商、补能、出行等多个领域,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车企不仅能提升用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价值链延伸方面,极氪进行了业务布局。我们有一个生态业务增长飞轮,从车的交付到使用全周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补能服务。以车辆作为核心场景与载体,我们拓展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在此过程中,我们布局了订阅式租赁服务,该服务不仅面向B端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出行解决方案,还覆盖C端个人用户,满足其在特定目的地或场景下的用车需求。通过这些服务,我们进一步丰富了以车为载体的服务生态。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外围层面,我们围绕用户及车辆使用场景,持续挖掘流量价值,实现用户流量的增值与转化。我们提供了一系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电商精品服务便是重要一环,该服务通过整合优质商品资源,为用户提供与车辆使用、生活出行紧密相关的精品好物,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与满意度。

传统主机厂在补能服务方面,主要聚焦于为整车及品牌赋能。然而,随着市场环境与用户需求的变化,补能服务已发生显著转变。如今,补能服务成为用户高频使用的项目,甚至可能达到每日或每周的使用频率,成为车企与用户互动的关键窗口。

鉴于此,我们对补能服务的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调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频场景。在此生态场景中,补能服务能够与整车销售、用户运营以及用户价值实现等环节深度融合、产生互动。

从行业视角出发,要使补能服务达到理想效果,需关注几个核心要素。

其一,补能网络必须广泛覆盖。过去,用户多依赖第三方补能品牌,其网络布局广泛。但如今,随着高压车型的普及,高倍率、高功率充电设施却十分稀缺,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拓展充电网络、提升设施覆盖率成为当前车企的重要探索方向,比亚迪近期发布的超充产品便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旨在确保车辆补能需求与高压技术发展相匹配。

其二,补能体验至关重要。在补能服务中,不仅要确保充电设施的可用性,还需在充电速度、操作便捷性、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用户满意度。良好的补能体验不仅能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与依赖,还能促进口碑传播,为车企带来更多潜在用户。

其三,效率高至关重。当前,能源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缺乏溢价空间是行业现状。不过,随着未来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以及补能效率进一步提升,行业或将迎来一个转折点。届时,企业若想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就必须重视自身效率的提升。

另外,我们期望打造的订阅服务,能与客户在各类使用场景中实现无缝互联。在汽车销售环节,我们希望将订阅服务或租赁服务与整车销售紧密关联,实现销售线索的有效转化。订阅服务可作为深度试驾的载体,让客户更全面地体验车辆性能,而深度试驾过程中收集到的用户反馈,又能反向为销售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形成良性循环。

与传统的租赁行业不同,我们致力于打造“百万车库”理念。以用户购车地点为原点,在周边一定范围内,用户可便捷使用我们的产品。而当用户因出差、履约等原因前往其他地区时,我们同样希望能在当地为用户提供即时可用的产品,消除用户异地用车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我们期望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场景的服务体系,不仅满足用户日常出行的基本需求,更能为用户在跨区域活动时提供一致、优质的服务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与品牌认同感。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围绕用户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已成为行业共识。我们积极布局电商业务,致力于将车主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精准捕捉车主在各类场景中的需求,无论是与出行直接相关的服务,还是贯穿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需求,都力求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一站式触达与满足。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从车品到场景服务,再到生活相关品的全链路覆盖体系。在车品板块,尽管当前市场上众多厂商纷纷涉足,但我们基于即刻品牌相对中高端的市场定位,有着明确的差异化策略。我们期望为车主提供与车辆调性高度契合、与新车推出同步发布的配套车品。通过官方出品的方式,确保车品在品质、设计等方面与车辆完美融合,让用户能够充分体验并发挥车辆各类场景功能的极致魅力。

用户触达方面,我们进行了诸多创新性尝试。传统汽车电商主要聚焦于私域流量,即依托自有APP吸引自然流量。然而,APP的运营状况对流量获取影响显著,若APP体验不佳或推广不力,可能导致流量稀少,这已成为众多车厂面临的普遍难题。大量潜在用户沉淀在品牌私域之外,如何将这些用户有效回流并深度运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以上内容来自极氪智能科技高级总监李含于2025年4月25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发表的《重构汽车消费生态,开启用户价值新时代》主题演讲。)

来源:盖世汽车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