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31130平方米,小米汽车再掷巨资

531130平方米,小米汽车再掷巨资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25日,有媒体透露,在2024年如期动工的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或还在继续拿地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所在地,已进入施工阶段,目前部分地基已经完成阶段性建设。

早些时候,北京市规自委信息显示,北京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6地块工业项目,以8.4亿元成交。竞得人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小米通讯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具体来看,该地块紧邻小米汽车亦庄工厂,位于制造生产主导区。土地面积约53.1万平方米,即正在施工建设的二期工厂所在地,建筑包括1号生产厂房、2号生产厂房、3号生产厂房、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及出入口,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项目,年产值不低于160亿元。

销量,雷军的期望

“人声鼎沸,场面火爆。”

3月28日,小米SU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终于拉开神秘的价格面纱。其中,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版本售价24.59万元,MAX版本售价29.99万元。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竞逐的风暴当中。

第一辆车,为何选择做轿车?

在小米创办人、董事长雷军看来,“被历史所记住的大部分名车都是轿车,所以坚定的选择做轿车。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做轿车难度更大,小米在所有技术决策里面,选择了最难也是最远的道路。”

数据显示,从5月15日完成交付突破1万辆,再到6月13日正式突破2万辆,短短2个月的时间,小米SU7交付量快速提升。今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继续超1万辆。自4月份开始交付,6、7、8月已连续3个月交付破万。预计在11月,小米汽车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的交付目标,今年的新目标是冲刺12万辆。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不限于二期工厂的建设。

8月26日,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决定,在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市场公开挂牌出让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8地块工业项目使用权。土地面积约17.6万平方米,交易挂牌起始价为2.26亿元,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7地块工业项目和亦庄新城YZ00-0607街区0101地块工业项目虽然尚未公开挂牌,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显示,以上三个地块将进行统一规划。

有业内人士认为,三个地块将为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新车路试及工业生产服务等需求进行配套。现阶段,上述地块已由围挡整体封闭,且部分建筑已完成打桩。

作为在北京成长起来的科技领军企业,小米造车无疑为新能源及高端制造带来新的动力。当前小米汽车70%的零部件来自京津冀产业链,将带动京津冀区域的智能制造能力与产业升级。在产能爬坡达到满产后,其工厂每小时可生产约40辆小米SU7,每76秒就将有一台新车下线。

新车,小米的底气

销量的增长,给了雷军推出新款的底气。

按照规划,小米集团的发布节奏是三年三款车型——纯电轿车小米SU7(2024年)、纯电SUV(2025年)和增程SUV(2026年)。首款车型小米SU7主打高端市场,为后续车型的推出奠定了品牌基础。接下来的两款车型逐渐转向主流市场,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这样一来,小米汽车便采用了和理想汽车类似的方案——从高端往低端出牌。

纯电不够,为何选择了增程SUV?

从新能源市场来看,增程式车型已经成为了销量非常重要的贡献者。前有理想汽车以增程式汽车成为最快下线50万辆新车的新造车品牌,后有哪吒汽车、零跑汽车、深蓝汽车纷纷推出增程车型,实现月销稳定过万。

然而,市场日新月异。

在小米造车的三年间,160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同台竞技,超过400余款新能源车型相互PK。小米SU7选择此时入局,注定要和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展开激烈交火。

“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对于造车市场,雷军也显露出自己的担忧。

珠玉在前,小米造车的关键优势在何处?

首先,生态链完整。从手机到家电,小米的智能生活生态链搭建渐入佳境。包括5G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其次,供应链全面。现阶段,小米已经投资了50多家汽车供应链企业。赣锋锂电、珠海冠宇、卫蓝新能源等电池厂商、智能驾驶企业被收入囊中。

最后,技术链深入。在第一辆车上,小米汽车整体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研发费用超100亿元。此外,小米汽车也是全球唯二、国内唯一的同时拥有自研免热处理合金材料、自研大压铸岛集群的车企。

过去,没有一家车企能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从行业调研、官宣造车、自动驾驶研发、公司收购、供应商对接、工厂选址、车辆下线测试、量产等一系列流程,但小米似乎已经走完了流程。

如今,小米汽车做到了。

来源:中工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