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smart新车越造越大 销量困局中的无奈之举?

smart新车越造越大 销量困局中的无奈之举?

在小型车市场风光一时的smart,如今却面临销量下滑的严峻挑战。为了寻求突破,smart不得不改变策略,推出更大尺寸的车型,试图以大来换取市场份额。然而,这一转型之路真的能为smart带来新生吗?回顾smart的历史,这个由梅赛德斯-奔驰与瑞士Swatch公司共同创立的品牌,..

在小型车市场风光一时的smart,如今却面临销量下滑的严峻挑战。为了寻求突破,smart不得不改变策略,推出更大尺寸的车型,试图以大来换取市场份额。然而,这一转型之路真的能为smart带来新生吗?

回顾smart的历史,这个由梅赛德斯-奔驰与瑞士Swatch公司共同创立的品牌,曾因小巧独特的车型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smart city coupe以2.5米的短小车身,成为了穿梭于都市丛林中的精灵。然而,随着消费者审美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转变,smart的小巧车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面对市场的冲击,smart选择了与吉利控股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全面焕新品牌形象和产品定位。然而,这一转型并未迅速带来销量的提升。相反,smart的新车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smart精灵#1的推出并未能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尽管新车在上市初期受到了粉丝的热情追捧,但后续的销量表现却未能持续。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相比,smart精灵#1在配置、动力、续航等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而价格却相对较高。这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倾向于性价比更高的车型。

接着,smart精灵#3的上市也未能改变这一局面。尽管新车在尺寸和空间上有所提升,但销量依然不尽如人意。最近半年的月销量更是只有三位数,远低于市场的预期。

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1-8月,smart精灵#1和精灵#3在华分别只售出了1.34万辆和4598辆。而今年其在国内市场定下的销量目标是5万-6万辆,完成希望已经微乎其微。

虽然销量不佳,但smart的投诉却不少。在车质网上,9月28日,一位车主颇有怨气地表示,购入三个月的smart精灵#1动力系统故障,国庆期间打算从9月30日就开车出行的计划被耽误。售后说配件订购到修好最快10月1日,而且一天补给我100元打车费。试问国庆期间自驾出行如果车坏了,整个出行计划泡汤,补给我一天100元是在打发我吗?

一位精灵#1车主的投诉,更是让其安全问题受到质疑。

这位车主表示,2024年7月23日车辆与金属护栏发生碰撞当车场断轴,A柱纵梁、横梁、翼子板等金属架构质部件变形,撞击中心点位右前侧,乘客安全气囊未弹出,主动安全辅助功能未启用。

让其愤慨的是,4s店代表官方表态拒不查证异常缘由和车辆隐损,拒不提供后台数据、定损规则等。

该车主还提出,2024年1月出现2次动力系统故障。(当时已送修,故障原因和处理措施不明)。

这位车主还反映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车辆营销宣传内容与实际存在出入,用车手册版本不一、时效滞后、数据有误(2022年),APP车主在线手册存在漏项和错项(如:无LCC车道居中功能说明;ACC有效作用车速区间与实际不符等)。smartpilot辅助驾驶期间车道失效功能降级,车机无提示提醒等。

9月29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精灵汽车销售(南宁)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受委托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4年9月30日起,召回2024年4月20日至2024年5月30日生产的部分精灵#1纯电动汽车,共计2545辆;2024年4月20日至2024年5月31日生产的部分精灵#3纯电动汽车,共计971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由于生产制造问题,可能导致前排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导向螺母的强度不足,极端情况下,前排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发生固定失效,影响安全带的约束效果,存在安全隐患。

如今,smart精灵#5作为品牌的新寄托,正式开启了预售。这款中型SUV车型试图以更大的尺寸和更豪华的配置来吸引消费者。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型SUV市场,smart精灵#5能否突出重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型SUV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各大品牌都在争夺这一细分市场。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DM、蔚来ES6等车型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销量基础。而smart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要想在这一市场中立足并不容易。

此外,smart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下降的风险。原有的小巧精致标签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smart的印象也停留在这一阶段。如今突然推出大尺寸车型,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困惑和疑虑。这种品牌认知度的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销量表现。

综上所述,smart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尽管推出大尺寸车型是顺应市场趋势的举措,但能否成功挽回销量颓势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smart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的提升,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原文标题:smart新车越造越大 销量困局中的无奈之举?

来源:OF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