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陈清泰: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

陈清泰: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于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深度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探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方向与竞争焦点,并为“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模式,打造面向新一代汽车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于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深度聚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探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方向与竞争焦点,并为“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模式,打造面向新一代汽车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献言建策。论坛通过聚焦并探讨行业最前沿的热点议题,助力行业洞察趋势、引领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 陈清泰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阶段,也是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在这场变革中,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两大重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论坛中致辞,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汽车智能化功能加速渗透普及的当下,对于“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他呼吁行业必须戒骄戒躁,夯实和巩固已经打下的良好产业基础,并建议加强智能化顶层设计,打破边界、共融共生,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形成

以下为陈清泰发言实录,汽车之家进行精编:

在汽车变革上半场的电动化当中,我国早有准备、换道先行。2009年就把新能源汽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在国内外一些人还在怀疑和观望的时候,2011年我国就启动了产业化。之后,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我们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时机和政策的把握是妥当的。至今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对于汽车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在其颠覆性变革到来的时候,我们能走到世界前列、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我国科技和制造业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政府补贴全面退出的情况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经突破千万辆。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我国电动汽车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接下来,我们必须戒骄戒躁,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为此:

首先,要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继续强化顶层的规划指引,稳固生产、消费各个方面的预期。

第二,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特别要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第三,继续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务体系。

第四,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的对接,发挥电动汽车的碳减排作用。

第五,要同步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服务支撑体系。

汽车变革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这是我们进一步攻坚克难的重点。

实际上,我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行业预期。2024年上半年,我国L2及以上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未来几年,新售出的乘用车中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全面普及。可以说,汽车产品的科学技术性、智能属性已经越来越强。

进入这个发展阶段,新一代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耦合程度会越来越深、边界越来越模糊。特别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AI技术,正在迅速向新能源汽车渗透,它正以强大的动力推动汽车产品加速智能化,汽车产品、汽车企业、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

当前,全球各大车企、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纷纷加强研发投入,布局以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化装置。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点、竞争焦点,正在向智能化转移。

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发展还需要: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与更高级别智能驾驶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标准法规的制修订。

第二,我国在网联化、智能化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基础、较强的产业化实力。要打破不同行业、不同主体之间的边界,构建跨界融合的新生态。

第三,推动芯片及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链的形成,完善数据、算力、路侧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思考和看法,在这里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