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米车祸影响后续,多地高速新增“慎用智驾”或“勿用智驾”路牌

小米车祸影响后续,多地高速新增“慎用智驾”或“勿用智驾”路牌

想不到一起车祸,就让智驾从新车标配,变成谈之色变。近期,多个网友向汽扯扒谈反映,很多高速上新增新增慎用智驾或勿用智驾路牌。显然这与不久前,小米汽车高速发生事故导致三人死亡有直接联系。根据车辆数据显示,小米SU7在事故前,正在智驾模式下高速行驶。智驾对消..

想不到一起车祸,就让智驾从新车标配,变成谈之色变。

近期,多个网友向汽扯扒谈反映,很多高速上新增新增慎用智驾或勿用智驾路牌。显然这与不久前,小米汽车高速发生事故导致三人死亡有直接联系。根据车辆数据显示,小米SU7在事故前,正在智驾模式下高速行驶。

智驾对消费者宣传存在严重误导

而高速正是智驾最常用的场景之一。在此之前,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刷到某些品牌车型智驾表现视频,在出行中带来种种便利。尽管多数车企对于车型智驾开启,都有一系列规范流程,并对驾驶员监管车辆会有相应提醒。但是车企在对智驾进行线上和线下传播的时候,为了体现先进性,确实有很大的误导。

现在国对于智驾的风评,几乎一夜之间发生调转。包括小米在内的众多车企,也强调智能驾驶并不是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此次出事的小米SU7是否属于智能驾驶问题个例呢?实际上并不是。

高阶智驾推广面临急刹车?

一方面今年大量新上市车型都搭载智驾系统,因此也被称为智驾普及元年;另一方面,各地有关高阶智驾法规也陆续出台,因此智驾系统的搭载,将迎来爆发性增长。而现在多个高速公路明确不要使用智驾系统,这似乎意味着在高阶智驾推广方面,面临急刹车。

长期来看,智驾要想实现真正推广,不能只是车在跑,还需跟上构建和完善技术安全、用户认知和法律责任三大体系。比如建立边缘场景数据库,强制要求车企进行异形障碍物、极端接管场景测试;用户方面则加强培训,并在智驾过程中,确实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对于多次不按要求监管的用户,车企也应对车辆智驾开启进行限制。

小米这次交通事故揭示出技术智驾普及必须建立在安全与责任的双重基石之上。当高速路上的警示牌从保持车距变为慎用智驾,行业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参数的升级,更需一次从营销尺度到制度设计的全面革新。

来源:汽车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