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程鹏:数据、AI和多路径能源结构是未来技术突破的重点

程鹏:数据、AI和多路径能源结构是未来技术突破的重点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将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我们也看到更多汽车高管发表观点,预判未来。四维新图CEO程鹏表示,数据、AI和多路径能源结构是未来三到五年技术突破的重点。

 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汽车:其实我们知道今年的价格战不仅是让主机厂非常有压力,在背后的供应链企业也非常非常有压力,那随着这种压力的这种传导到供应商的这一端,我们作为供应商的话,怎么平衡这中间成本和价格的压力?

程鹏:因为往上传导是必然的,从车的价格到供应链的向上传导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在行业做了20多年,我们是通过技术降本,生态降本来平衡的。什么叫技术降本呢?因为我们懂芯片懂上层应用,同时拥有海量真实道路数据。

举个例子,原来的自动泊车,要用单独的一个硬件盒子,里面要带芯片,带软件,带算法。那我们通过技术的创新,把这个盒子的成本省掉。我们把那个舱里面的辅助驾驶算力的空余时间用起来,因为他泊车的时候,他并不需要导航,所以把这个硬件就省下来了。我们把那个软件和数据,模型训练部署在这个行车的域控里。通过技术创新,把这个成本省下来,所以给车厂也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个叫技术降本。还有一个叫生态降本。什么叫生态降本呢?有很多车厂都全自研,我们以前也有很多东西都是自研,那么通过生态合作,比如说这次我们车展要发布几个重磅的战略合作,大家把原来各自要开发的,几乎同样的东西就不要重复投入了。就是你强你做,我强我做,谁做的好用谁的啊,这个叫就叫生态降本。

新浪汽车:您刚才提到了生态降本,但是现在大家都在自研这个东西,就算现阶段会跟厂家,合作伙伴去合作,但是也都存在着自己的一个自研的部门。那未来您看他会不会像对您刚才展望的生态创新和生态合作的方向偏离?

程鹏:我觉得这个是阶段性吧,比如智能网联是早期浪潮,目前新能源车这是一波新的浪潮。这波新的浪潮,到底谁最后会成为头部?此外,供应链也在重构,电池谁干,这个三电谁干然后智能化谁干,这个云端谁干,产业链处在一个重构过程,所以这个重构过程中,很多厂家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去做这个自研,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肯定不是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最终我认为格局是什么呢?最终的格局应该是少数头部的这个车厂,他量足够大,那么它自研。他一年卖1000万台车,研发费分摊下去还是够的,但如果你一年卖100万台车,或者卖10万台车,那你自研肯定是这个零部件,板块资源都是不合算的,所以它这个是有个过程。

新浪汽车:那您觉得就是在未来3年到5年的这个时间内,汽车行业哪个技术最可能突破,迎来一个类似于chat GPT时刻?

程鹏:我觉得这三个领域吧,第一个是这个数据,我们拿别的产业来对比,因为车最终还是一个要保证安全的大的智能移动设备,所以你可以对比什么呢?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可以看到这个行业要爆发,需要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不仅仅是卖产品本身,而是他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被全社会去挖掘,去商业化。从这个所谓互联网1.0到2.0到3.0,这个阶段,我觉得车里面也会发生,就是数据的挖掘和商业化。第二个是这个AI,大家也能看到AI对其他行业的,对互联网,对云计算这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我相信也会改变我们车的生态,包括车与人的交互,包括车的一些使用的应用的场景,比如说这个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可能的大的突破点,我觉得都不是可能了,应该是确定性比较大了。第三个我觉得还是多路径能源结构,大家对于这个还是有不同看法,有些人打死不上增程,有些人坚持走增程路线;有些车厂主推电混,有些车厂现在已经开始搞燃料电池,所以能源结构也是在一个重构过程中。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应该朝更低的污染方向靠近。因为污染是全链条决定的,不能说因为纯电没有污染,因为我们毕竟火力发电占大头,发电端的污染还是挺大的。所以我觉得这同样是会有一个重构的一个过程吧。我认为应该是低能耗,低污染,高能量密度这样的能源结构慢慢会形成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一个分布。

新浪汽车:您在刚才提到了三个方向啊,那四维图新可能不涉及能源?

程鹏:对,那另外两方面,我们其实是有自己的布局。应该说三个领域我们都有一些涉及,

但深度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主要还是在数据端,包括我们做这个座舱,辅助驾驶,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原来对数据的理解和芯片算力的理解。此外,我们的产品也是围绕我们的云和新的能力去做的,例如数据的合规,数据的模型训练,然后怎么能把它算力和效率做的更高,怎么能用更低的算力实现同样的功能还能保持安全。

新浪汽车:您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公司信息安全,所以我们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程鹏:我们是一家综合性的能把三个方面都能够考虑到的公司,比如说我的云端上什么地方能采,采完数据以后怎么能防止入侵,保证信息安全。然后又能保证用户隐私,所以是几个东西结合起来,然后到云端以后,这个数据怎么用,用于哪个场景的训练,训练完了以后怎么分发,这还是挺复杂的一套东西。而且不仅是中国的标准,还有欧洲的这个GDPR啊,我们都是有专门有团队在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的。

新浪汽车:在数据合规这一块的业务,您觉得未来的一个前景如何?

程鹏:我相信随着刚才讲的那三个突破点,数据量是剧增的。我举个例子,现在仅仅是各种泊车的场景,我们就采了不下于10个p的数据,这个数据量是惊人的,行车那就更多了。

新浪汽车:那我们现在已经就是几十个p的这个级别了,所以这种数据你怎么把它采集,存储,运算,发布?

程鹏:整个链条要把它做好啊,你可以看到这个数据量的变化,从我们原来叫这个低级别的辅助驾驶到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这个过程中,这个数据量我们算了一下,可能每年都是这个数量级的增长。所以这个市场可以看到肯定是在爆发的。

来源:新浪汽车原创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