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将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我们也看到更多汽车高管发表观点,预判未来。一汽-大众(商务)副总经理,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党委***、总经理吴迎凯表示,大众品牌隐性优势是产品的高品质、高性能,以及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以客户为中心。不过也要显性化,让更多用户感知到,因此在强化造车理念和品质的传播,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等,未来还会通过更多的体验和服务,让用户深入了解一汽-大众。
面对当下极为内卷的市场环境,吴迎凯表示;“当下不光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头部合资品牌都在积极地转型,在积极地开发相关的商品,所以对此我还是抱有非常乐观的心态去看这个竞争。”
当然,一汽-大众在市场竞争中也推出了有利政策,比如双终身质保,该政策的推出基本逻辑还是以客户为中心。虽然该政策有成本代价,但一汽-大众对产品品质自信,高品质带来低故障率,因此预算可控。吴迎凯呼吁行业很多车企推出这样的政策,通过这样的政策让行业在卷的维度多一点,不是纯粹卷价格,也是为了让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坚持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
可以说,一汽-大众选择修炼内功,通过坚持长期主义、反复打磨产品、加速智电转型以及做好用户服务来实现行稳致远。
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减):
Q:合资品牌在今年特殊背景下,怎样把大众的隐性优势显性化,并且培养自己体系的竞争力,今年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最大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吴迎凯:大众品牌隐性优势的核心还是产品的高品质、高性能,以及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以客户为中心。确实需要显性化,让更多用户感知到,因此我们一直在强化造车理念和品质的传播,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等。未来,还会通过更多的体验和服务,让用户深入了解一汽-大众。
大众品牌的优势在于造车基本逻辑的遵循和引领,但当下的舆论环境已经偏离了基本逻辑,以辅助功能为主。如何引导逻辑回归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当下的市场应该说是燃油和新能源共进的,但客观地说燃油车整体市场下滑,是不可逆的大趋势。但是阶段性来看,当前消费者对安全、用车成本和用车体验的关注都在发生变化。燃油车在中国汽车市场还会长期存在,并且还会有一千万以上的规模。一千万是什么概念?除了美国,全球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市场能到一千万。
在燃油车领域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毫无疑问是头部领先者,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我们也会奋力去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电动车来说,我们在今年还是用ID。车型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服务,从2026年开始9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以后,我们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也会在油电共进的路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
Q:作为大众最重要的头部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在本土化上有哪些理解,具体在一汽大众身上是怎么表现的?
吴迎凯:这个问题有点专业,我是做营销出身的,不是搞研发和生产的,我尝试着回答下,这个不代表官方意见,纯粹是我个人在最近几个月工作以来的感知。
首先大众的本土化还是很坚决的。它的本土化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比如说技术的本土化,很早就在中国成立了很多跟技术相关的公司,这种本土化还是非常有效的,包括我们现在CEA的电子电器架构其实也是基于本土化,用了很多中国技术。对于研发本土化,大众在中国也有很多的研发中心,现在很多开发就是用中国本土的员工,这是从大众的角度来看。
另外从合资角度来说,客观地说在前几年我们的产品引入本质上还是大众(德方)主导,中方没有太多的参与,这就是合资公司很常见的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新合资模式就会倒逼我们或者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研发的本土化,要以不管是中国团队也好还是合资公司本地也好,本质上是以更了解中国用户,以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人去做决策,这个人有可能是中国人也有可能是外国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的决策,这也是一定程度的本土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随着3月10款车签订完以后,我们对于未来很有信心的根源,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孵化的很多的很前沿、很适合中国市场的东西在落地,跟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变化。
由于一汽-大众有很强的体系能力,我们也有很深刻的、很专业的洞察市场的能力,我们这种能力随着机制的释放很快地会应用到我们的产品、服务、体验方方面面,从而去适应中国未来的竞争。
这个竞争一旦适应了,原先的优势就会更加扩大化,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比如说我们对于品质的坚守,我们对于成本的控制,我们有大量的对于大众品牌非常忠诚的用户,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下很有力的竞争优势,相信也能够帮忙我们在未来会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Q:在合资头部车企,大家开始研发新平台产品,包括电车、插混等,不过合资市场份额一直在降,接下来合资份额或者整个市场状况会不会朝一个更理性的状况发展,这是不是一个拐点?
吴迎凯:我觉得从大的方向来看,中国的经济是要参与全球化的,中国的经济对于外资或者合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所以我认为是给了外资一定的市场空间。外资品牌当下确实是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落后了,这是客观的现实,所以总的份额或者合资的份额下降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结构性的变化。但实际上合资品牌在燃油车的份额一直还是非常领先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如果说合资品牌解决了新能源产品和贴近中国市场的问题,我相信还是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当下不光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头部合资品牌都在积极地转型,在积极地开发相关的商品,所以对此我还是抱有非常乐观的心态去看这个竞争。
另外,自主、合资都是中国汽车,我还想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在全球化的今天以及当下贸易战全球竞争的态势下,更要认识到,合资汽车也是中国汽车,是中国人造的,未来产品也是更多中国人设计的,而且养活的也是中国人。所以我认为没有合资和自主之分,适合中国的汽车就是好的汽车,造出适合中国消费者汽车的企业就是好的企业。未来我个人也不希望再去看自主占比多少、合资占比多少,我觉得这个界限可以不用分得那么清晰。包括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我认为竞争到现在这个态势下也没有这些区别,新势力也干了五六七八年,也是老势力了,传统车企也有很多都倒闭不干了,也不是传统了,也消失了。
Q:一汽-大众明年新能源产品怎么来解决亏钱和不适应中国市场问题?如何提升渠道战斗力?
吴迎凯:新能源车的成本控制问题,这块我们用的新平台和新技术肯定能缓解或者能根本地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拭目以待。因为现在产品刚刚引入,我们肯定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包括所有的车企现在都面临这个问题,你不能亏钱销售商品,这不可持续,因此这方面我们是有储备的。
对于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来说,我们的优势也是渠道,目前我们有将近900家经销商,大都是行业最优质的投资人伙伴,跟我们合作的年限大部分都超过二十年以上,而且这些投资人们在跟一汽-大众合作的同时也不断地在拓展其他的品牌,为行业做贡献。当下我觉得这些投资人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客观来说当下整个经销商盈利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有一定比例的经销商是赔钱的,这是整个行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是对于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我们要坚持利他主义,我们的每个政策,年度政策或者月度政策有一个参考系,就是经销商的ROS(利润率),我们会参考这个值去调整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要确保经销商在盈利面上满意。在渠道发展上和渠道策略上,我们会以渠道健康为核心策略。我们今年1月开的经销商年会,主题是营销工作,第一要务就是渠道健康,这就是年会的主题。
Q:一汽大众提出了双终身质保,推出这个政策肯定是有成本的,如何量化这个事情对于终端销量的影响,内部是怎么评判的?
吴迎凯:首先我们推出双终身质保不是为了提升销量,这是我们的基本初衷。当然肯定会提升销量,但不是为了提升销量推出这样的政策,推出双终身质保的基本逻辑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当下大家都在卷各种的时候,我们还是想让用户真正地获得实惠,获得实惠的方式有很多种,降价、提供服务、给更多权益,提供服务也是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于用户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提供双终身质保客观来说我们内部是有代价的,但是这是明牌或者是阳谋,同样两个企业推出双终身质保可能我的代价是最低的。因为基于我们对产品品质的自信,我们高品质的产品故障率低,我们有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对于推出双终身质保的基础测算,所以我们的预算是可控的。
我们也呼吁行业很多车企推出这样的政策,但是客观来说我也知道有部分车企是推不出的,因为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很多车企算不出来他的成本,因为这个必须要基于大量的客户数据以及长达十年以上的使用才能算出来这个值。有些车企存在的时间四五年怎么能算出来呢?他算不出来就推不出这样的政策。
另外从客户角度来说,我们会让客户深切地感知到双终身质保本质对他带来的好处,这个是厂家付出了代价,但是这种代价是反哺用户。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让行业在卷的维度多一点,不是纯粹卷价格,也是为了让行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坚持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
来源:新浪汽车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