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
4月23日,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作为新汽车***下的A级车展,本次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智能驾驶、供应链技术等多个领域。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阶智驾、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将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邢勋表示,为了满足更高级的辅助驾驶的要求,达到以安全性能为底线。需要极度的算力支持,我们认为对算力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比较重要的技术突破点。
以下为专访实录:
新浪汽车:其实我们会看到从去年到今年,价格战打得很火热,从车企端已经把火烧到了供应链上,对地平线来讲,在产品的把控包括价格方面有没有受到影响?
邢勋:价格战情况下主要还是靠产品力本身。如果你产品力足够强的话一定能找到比较适合的利润点。所以当你产品力不强的时候,就变成了纯压价的行为。地平线可能是唯二的软硬产品都有的企业,我们从芯片硬件本身到软件算法,全栈都是可以提供整套垂直整合的产品给到客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觉得地平线反而是有能力提供整套软硬结合的方案帮助车企跑赢大盘,跑赢目前的这种供应链或者价格逆转的市场,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新浪汽车:那您觉得未来三年可能汽车行业最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会在什么位置?
邢勋:实际上这段时间我觉得大家对整个行业的趋势已经有比较趋同的看法,就是什么时候能量产L3。因为大家前段时间一直在说L2+城区辅助驾驶,现在大家普遍认为L3是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地平线这次产品发布会上也说了,辅助驾驶在未来2-3年才会达到L3级别,L4则需要到2030年,最终L5要到2035年。地平线以自己的算法结构判断,有了明显清晰ODD界定的L4的场景,再加上一个L2全场景驾驶辅助系统,就会合并成一个L3,等于说你有很好的系统上限,在清晰定义的固定ODD边界下,会给到一个非常清晰的L4的表现。同时你还有个L2全场景辅助驾驶作为安全的底座,保证了你的系统安全,这是我们认为可能是未来L3的路线,也是L3合理的架构方案。
新浪汽车:明白。除了辅助驾驶系统,地平线还观察到哪些别的趋势吗?
邢勋:算力在不断的迭代。你可以看到过去,包括特斯拉也好,包括地平线也好,从原来我们做中低阶的芯片,相对来讲算力比较小,到现在我们这一代全系从最小的18T到最大的560T都有的芯片,作为我们的算力储备,就是为了满足更高级的辅助驾驶的要求,达到以安全性能为底线。一个方案,如果要不断提高它的表现上限,就极度地需要算力的支持,没有很好的算力的话,实际上很多方案表现都不能达到可用、好用的智能辅助驾驶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对算力而言,未来一段时间会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突破点。我们会往1000T去突破的。现在按照我们最新推出的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在那个模块的框架下,两个征程6P芯片加一起就已经超过1000T。
新浪汽车:那您觉得我们的征程6和那个Thor比起来的话孰强孰弱?
邢勋:应该这样说,首先,我们要尊重英伟达在行业里的地位,对整个智驾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我们地平线征程6今年新浪汽车3也能够上车实施量产,我们也有非常完整的生态,同时我们有本土的支持能力,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算法合作伙伴(包括整车厂自研)也能多多支持,在以我们整个地平线计算方案为基础的开发中,给我们更好的支持,可以理解为,想早落地就用征程。
新浪汽车:对没错没错,您总结挺好哈哈。您刚才提到了我们的算法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主机厂自研。那现在主机厂自研您认为会是趋势吗?
邢勋:这次我们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一些***识的言论,我们认为将来如果智驾或者说辅助驾驶的终局是趋同的,那一定不是你企业的差异点。终局是一样的话,是否有必要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一件事情。所以从我们的看法来讲,以后整个市场会变成一个20/80局面。20%的自研,真正有能力的一些企业可能还保留了自己的能力,包括他们起步早或者算法有一些特自己的特点;但是80%因为驱动的原因都会归于一到两家头部企业去完成。智能驾驶类似于手机基带,手机有标准的通讯功能,智能驾驶是有功能价值,但还没有情绪价值的产品。所以对于整个行业,从资源优化整合的角度来讲,20/80局面可能是最合理的配置。地平线愿意成为这80%里面选择一到两家企业其其中之一。
新浪汽车:明白。那征程6其实在前两天的发布会上也官宣了和奇瑞的合作。我觉得能让尹总过来站台这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促成合作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很多坎坷。那咱们过程中有没有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难题以及我们是怎么解决它的?
邢勋:我们跟奇瑞的合作从2021年开始,实际上我们最后会跟奇瑞合作还是因为双方在一些理念上的互相认同。因为奇瑞是个传统企业,专注于技术、专注于安全底线、专注于整车的设计。而我们实际上是个“新兴贵族”,是“科技狂人”,所以科技狂人、新贵族跟传统彻底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以安全底线为基本,打造一个捅破天的智能驾驶。这种组合对传统车企以及像渠道企业是非常创新的。这是打动尹总的一个核心点。从某种角度来讲,尹总想让奇瑞从一个传统的车企,走向一个智能玩家和AI玩家的车企,他需要一个新生贵族来帮助他。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当尹总最后试车结束以后,才真正被产品力所打动,所以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攻克的一点:从产品的角度来讲,要说服每一层工程人员,因为奇瑞他们也有自研,有自己的下属公司。但如果说服他每一层直到最高,说服的过程我们不断用我们产品力去打动,所以这才是最最艰难的一步。但一旦你达到大家的认可以后,后面就顺理成章了。虽然可能会带来数据的合规这些挑战,那都是纯技术的挑战,但战略上的挑战实际上是最难的一步。得到尹总的首肯,得到整个奇瑞集团的认可,才会有奇瑞跟我们首发合作,包括奇瑞多款车型定点地平线方案结果。
新浪汽车:我想再问一个稍微有一点挑战的问题。奇瑞全都换地平线之后,他之前的产品的OTA的维护我们会介入吗?
邢勋:到目前为止没有跟奇瑞做过这方面的任何讨论。所以我们是一个以成就客户,耐得住寂寞为宗旨的公司。只要客户有需求,而且地平线是力所能及的,那我们都会去做。我们是全权利他,这是地平线的核心理念。
新浪汽车:对于“99%的用户数据都不值得去采集和分析”这个言论,因为用户的数据可能重复度会比较高,造成大量的无价值数据,而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帮助辅助驾驶的训练。虚拟数据可能会比采集实际数据对算法迭代会更有帮助。那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跟图商的合作?
邢勋:目前是这样子。首先我们相信99%的用户数据是无效,任何通过用户有限的数据计算出来的系统,只会无限逼近于人,但永远不会超过人。所以我们一直说真的要达到“拟人”,或者是“类人”,或者是超过人类驾驶水平的智能驾驶,它实际上需要逼近世界的真相,这是个核心的理念。就像我们看AlphaGo,AlphaGo经过几次的迭代,最后变成AlphaGoZero,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关于实际上我们对地图的依赖,就传统意义下,对高精度依赖是需要到厘米级的定位,包括对道路拓普的熟悉,所以这需要昂贵的数据采集,需要昂贵的传感器,包括整车需要不同的传感器配置和额外的高精地图。这些从总体来讲,我们认为不是最安全,不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案。我们认为,图商是一个辅助作用,但是用来训练是可以的。如果真的要全部靠高精图,随着迭代的节奏,完全依赖高精图的打法实际上不是最完善的,因为他不能提供最新的信息,所以本身还是靠单车智能去覆盖地图的一些不及时更新或不及时迭代情况。所以既然这样的话,我认为可能无图是更好的选择,图的信息是一定需要的。所以我们在城区辅助驾驶时候一定需要图来帮助我们做训练。但是在训练完以后,系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了,有数据闭环的能力了,之后系统实际上可以自己去识别这些场景,进行路口选择。
新浪汽车:对,明白明白。然后接下来就是其实除了奇瑞我们还看到了我们在这次发布会上提到了一个很大的一个TIER 1企业。在跟奇瑞的合作相当于是一个TIER 1的业务,然后跟博世的话其实是一个TIER 2的业务。那么这两者之间对于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讲,有没有需要平衡的地方?会不会影响到我们传统的业务?我们既然已经打开了跟主机厂直接合作的第一次,未来会不会这条路越走越宽,彻底变成一个TIER 1的公司?
邢勋:地平线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企业,所以我们的业务模式可以多种多样。随着主机厂的要求,去配合主机厂的诉求做一些调整。但是我们从头到尾一直是一个比较忠实的TIER 2的角色。TIER 1从来不是地平线所追求的,但是当主机厂需要我们站出来做TIER 1的工作,尤其主机厂希望迅速量产某些新的功能或新的算法的时候,他可能更希望说你能够一次性帮我包圆了,能够让我迅速上车,把你的功能最大体现出来,而不是通过中间商再来使得我迭代速度过慢。在有技术诉求的情况下,我们也做了像这样的尝试,但这一定不是我们终局。我们一直把坚定地把自己放在TIER 2的位置去做我们应该做的那部分,对于一些TIER 1的强项工作,像整车集成也好,整车验证也好,理解客户的需求也好,包括硬件生产也好,这些其他TIER 1所擅长的,我们也会持续跟这些TIER 1做好深度的绑定和深度合作。实际上我们跟博世今年还有一些合作官宣,所以博世一直是我们比较大的和重要的TIER 1的合作伙伴。我们持续跟博世扩大他作为TIER 1的影响力,当然我们也欢迎其他各大TIER 1来跟地平线做合作,我们是非常欢迎、非常支持这种模式,这也是我们想一直去深耕的模式。
新浪汽车:明白明白。那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我是来自微博,我想问问您关于高管开微博的看法怎么样?因为在所有的供应链里面,余凯博士的微博还算是比较活跃、真实且具有一定粉丝量级。您认为供应链企业的个人高管开微博对于企业的传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邢勋:实际上问题看人。如果人本身是带流量的,而且有他的特点有足够的说服他人的特性,就像我们余凯博士是相当有魅力的人,包括他的谈吐、见识,只要是合适、合理的,我觉得开微博对企业是正向提升。但是一些为了开微博而开微博,为了流量而来的人可能就会反而被其所累。所以我觉得因人而异吧。就说你像我们凯哥就特别适合。我就觉得他特别open,特别健谈,特别有远见,可以跟所有微博的用户有一些共鸣,我觉得对整个企业是一个大利好的。
新浪汽车:那其实在地平线里面还有一个人可能我觉得也很适合开微博,就是苏博士。您觉得他有机会吗?
邢勋:苏箐想开也没时间哈哈哈,他是个技术宅。就像我们黑马跟白马,白马是咱们凯哥,黑马是咱们苏总。所以黑马王子更适合勤勤恳恳地在技术一线做他的技术宅。所以可能即便他有想法,我觉得他也没有时间。他可能在全心全意去做技术。为什么我们的HSD算法会那么成功,而且那么迅速能够上线给到客户?就是苏总日以继夜,7*24地工作,全心全意专研,技术就达成了。如果他有时间开微博,可能怎么也得晚几个月哈哈哈。
新浪汽车:那我们今天的对于邢总的采访我们就到这里,好谢谢。
来源:新浪汽车原创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