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巨头竞逐固态电池高地 商业化进程面临哪些挑战?
- 滚动新闻
- 2024-12-05 09:53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持续推进商业化进程
尽管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速,但其商业化进程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目前,固态电池仍未涌现出确定性的技术线路。据GGII统计,超六成企业布局多种技术路线,其中硫化物占比约40%,氧化物比例达到35%,其余则为其他技术。
从市场来看,硫化物未来潜力最大,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国内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日本的丰田、松下,韩国的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美国的QuantumScape、Solid Power等均重点布局硫化物体系。
其中,日本押注硫化物路线,研发布局较早,技术和专利全球领先,打造车企和电池厂共同研发体系,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超2千亿日元,力争于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韩国选择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并行,目标于2025年至2028年开发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商用技术,2030年完成装车。欧洲以聚合物路线为主,同时布局硫化物路线。美国全路线布局,目标在2030年达到能量密度500Wh/kg。
相比之下,国内固态电池的发展起步稍晚,但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行业迅速发展,市场形势发生重要变化。胡麒牧表示,从国内来看,主流电池供应商如宁德时代以及电动车企业都在加大投入,力图尽快商业化。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研发技术,给出了配套的研发支持。目前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成本高和功率低,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应用的推广,这些问题都将被解决。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全球看,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国内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定型,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成本较高,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但国内主流厂商已实现了小批量量产,主要以示范运营为主,后续随着工艺、设备突破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证券日报记者 张晓玉)
(责任编辑:龚磊)
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