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德时代与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建电池循环经济,事关下一个十年的新能源话语权

宁德时代与麦克阿瑟基金会共建电池循环经济,事关下一个十年的新能源话语权

3月18日,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下称“麦克阿瑟基金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全球电池循环经济发展。协议对双方有利麦克阿瑟基金会一直是全球循环经济的畅导者和重要推手,与谷歌、可口可乐、沃尔玛等企业长期合作。宁德时代与之..

3月18日,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下称“麦克阿瑟基金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全球电池循环经济发展。

协议对双方有利

麦克阿瑟基金会一直是全球循环经济的畅导者和重要推手,与谷歌、可口可乐、沃尔玛等企业长期合作。宁德时代与之的协议,覆盖全球市场,让该基金会一下子具备了电池循环经济的牵引力。因此麦克阿瑟基金会盛赞“宁德时代加入,将成为推动实现电池循环和广泛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不能将“电池循环”简单视为回收或者垃圾处理。一方面麦克阿瑟基金会强调前端设计,可以提升循环的质量;另一方面,退役动力电池存在梯次利用的可行性。两者确实都有公益属性,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有利可图的生意。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无霸的社会义务,也拥有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利益。当然,前提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合理的商业逻辑。特别是后者,该基金会对宁德时代有帮助。而宁德时代则帮助基金会一步跨入了电池循环商业。

“循环经济”适配中欧电池监管双轨制

宁德时代已经在全球拥有13家工厂,在中国11家,在欧盟2家;而宁德时代在全球建立了6个研发中心,其中一个也在欧盟(慕尼黑)。这和宁德时代在欧盟拥有现实商业利益相匹配。

欧盟虽然电池产业发展得非常不顺利,但电池法规上倒是非常严格,要求电池供应商披露全生命周期碳足迹,2027年起强制实行“电池护照”政策,并要求整车企业和供应商必须建立本地回收体系,满足回收比例,否则课以48.4%的电池关税。

而中国则实行全链管理+生产者强制回收责任制。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要求构建生产-销售-回收-再生”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包括数字溯源、回收体系和补贴激励措施。

这样一来,宁德时代就要同时适应中欧电池回收的双轨制。而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电池循环经济,可以同时满足中欧监管要求,兑现电池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实现有利可图。后者才是机制可持续的硬道理。

麦克阿瑟基金会擅长制定规则和勾勒经济图景,比如“循环经济10R路径”(都是些原则性的标准做法),比如重复使用(变成储能电池)、重新设计(巧克力换电模块)等,只有宁德时代这样的全球头部制造企业,才有能力兑现该基金会画的饼。

循环经济的商业获益点

所有循环经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去构建梳理架构、部署回收体系网点群、找到储能梯次利用的客户,更别提回收金属、无害处理不可回收物的复杂工序。所有这些花销,如果都能有经济回报,那么再理想不过。否则就变成了纯粹的绿色负担,企业的净成本增加,理论上需要最终用户埋单。这显然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

宁德时代在其中能得到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2024年9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公开表示,宁德时代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超过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锂回收率约50%),形成技术代差。

而除了锰,我国的镍钴锂进口依存度都超过80%(钴更高一些)。尽管经历了下跌,钴价仍在24万元/吨以上(2022年曾高达56万元/吨)。考虑到宁德时代的金属回收率如此之高,可以说回收量直接决定了其对进口金属的依存度和成品生产成本。

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了10万吨废旧电池,2024年具备了27万吨废电池处理能力,2024年回收业务营收占比8.7%,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将有能力在短期内建设100万吨回收体系。

“短期”有多久,宁德时代没透露。这暗示了能力建设不是瓶颈,取决于任务量。2016年开始服役的电池,这一两年初步退役。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这也是宁德时代加大循环经济投入的一个重要的时机因素。曾毓群预测,到2042年,宁德时代将实现一半的电池用回收锂制造。

“碳优势”扩张的长期化

在与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体系下,宁德时代在印尼、匈牙利更快地建立“回收-前驱体-正极”一体化基地,直接将回收体系对接生产体系,这也是循环的意义所在。一体化生产,无疑降低了碳足迹。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186亿元(2024年),已经搭建了梯次利用的产能,使用AI技术,每分钟可以处理20组电池,分拣准确率和速度都远超人工检测,而成本只有人工的10%。其极板直接再生工艺,使材料性能恢复95%,与竞争对手差距比较大。

考虑到宁德时代在国内的市占率38%,数十家主机厂都是其客户。受政策和循环经济驱动,车企都希望与电池供应商共建回收网络,形成“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提取-再生产”的商业循环。宁德时代就因此保障并不断扩大旧电池的来源。

欧盟的碳关税正在路上,2026年就开始实施。虽然第一阶段未覆盖汽车产业,但后者早晚会纳入到碳关税的边境调节体制中。眼下只是因为欧盟对域外电池零部件供应依赖性居高不下。而宁德时代先行一步,其在欧盟的工厂,如果更多使用本地旧电池再生原料(取决于欧盟电池退役量和回收体系完善),其零碳电池可以获得5%以上的溢价。欧盟车企也将更多选择零碳、低碳代价的电池供应商。

这一桩公益事业,不仅带给宁德时代中短期商业利益,还对其全球(特别是欧盟)的长期竞争力,有不可忽视的助力作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碳政策必然趋严(目前只是因为欧盟车企的电动化慢于政策规划),宁德时代的成本优势和“碳优势”还将扩张。在所有碳政策监管落实后,碳优势就等于成本优势。因为不达标企业要么购买碳排权,要么被巨额罚款。

宁德时代通过与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将推动自身从电池制造商转向升级为“全球能源资产管理平台”的角色。在碳中和时代,谁掌握了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生态网络和商业路径,谁就有权力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新能源产业规则。宁德时代希望对循环经济的持续投资,不仅出于履行电池生产商的义务,也有助于推动自己提升在全球新能源价值链的地位。

从这一角度看来,循环经济将绘制出宁德时代的“第二增长曲线”。

(责编:傅琰)来源:新浪汽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