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阳明高:2030年中国新能源革命进入爆发期 催生5个10万亿级产业

欧阳明高:2030年中国新能源革命进入爆发期 催生5个10万亿级产业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高层论坛围绕“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同探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为建立..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高层论坛围绕“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同探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为建立面向未来的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模式,打造面向新一代汽车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擘画蓝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明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论坛中发表演讲。对于新能源技术路线格局走向,他认为2025年插混(包括增程)占比会增加到50%左右,纯电会继续降低到50%左右;今后几年,预计插混(包括增程)还会上涨到60%左右,纯电降到40%左右,但2030年后纯电仍将会回到70%的主体地位。

对于新能源整体产业走向欧阳明高也做出了前瞻预测,他认为2030年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的爆发期,伴随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生产力***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生产关系***的双重历史机遇,今后十到三十年,将催生五个十万亿级的大产业,分别是:新能源基础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交通全面电动化产业、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绿色氢能产业。

以下为欧阳明高演讲实录,汽车之家进行精编:

从2021-2025年动力电动化技术大变革看市场洗牌的底层逻辑

我国2009年确立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开始“十城千辆”示范工程,2010年开始对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家庭进行补贴,那时候市场推进战略叫“两头挤”,刚开始是从公交车、微型电动车两头挤,重点是公交纯电动,公交纯电动是政府买单,电池装的比较多,所以动力电池产业通过它带动起来了。

2014年***主席提出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新势力开始进入,当时车型主要是豪华电动乘用车和小型经济型电动乘用车,这也是“两头挤”。

2018年挤到中级家用主流轿车市场。2018-2020年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在100万以上,但是处于徘徊期。

面对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极致需求和燃油车激烈的市场竞争,2021年插电混动和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突破,市场开始出现转折。

2022年插电开始爆发,2023年3月,在百人会论坛,我曾提出要实现全面电动化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双轮驱动战略,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包括增程)占40%,纯电60%。

我预计,2025年插混(包括增程)会增加到50%左右。纯电会继续降低到50%左右。今年插电混动技术变革高潮应当快到了,今后几年,预计插混(包括增程)还会上涨,比如从50%涨到60%左右,纯电降到4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但2030年后纯电仍将会回到70%的主体地位,我将在后面回答。

动力电动化技术变革对市场和产业的影响,我想有这么几点:

一、汽车技术从电动化发展期转向爆发期导致市场结构性大变局。市场爆发起点为什么是2021年?首先是因为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和插电混动技术厚积薄发,同时新能源汽车市进入了家用主流轿车市场区间,插电能满足性价比客户的所有需求,插电既是燃油车,也是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很难挑出它的毛病;而且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后延长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所以产业和企业能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的厚积薄发爆发的时点、市场的爆发时点和政策的着力点,三点在时间上重合,好比燃烧爆炸的三要素——燃料、空气、点火,好的燃料好比技术、空气的温度好比市场的热度,点火源则来自政府的政策。

二、汽车产品从精益生产耐用件到高频迭代时尚品的系统性大变局。以前燃油车时代,几年开发一个车型是常规,渐进式发展,点滴式优化。典型模式就是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耐用优于时尚。电动化时代一年开发几个车型很常见,汽车产品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行业处于阵痛期,同质化、内卷式竞争造成恶性循环,创新求变式竞争才能打造精品,成就汽车强国。

三、汽车从传统模式到自媒体信息大爆炸模式的时代性大变局。在众说纷纭的自媒体环境下,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传播新营销模式的对传统的营销模式和客户关系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时代变了,只有认知升维,转变思维,才能有战略定力。

四、汽车市场从以前的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周期性大变局。新能源和燃油车形成短兵相接的零和博弈。市场格局3-5年就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要应对大变局需要战略前瞻,创新引领,厚积薄发。

从2025-2030整车智能化技术大变革看汽车产业的模式竞争

首先技术上厚积薄发,公路NOA已经从能用到好用了,城市NOA马上就大规模推广了,这是技术的逻辑。市场的逻辑也在,Deepseek对全民心智带来巨大冲击,公众对智能驾驶的热情自然会水涨船高,这就是市场的逻辑。政策的逻辑方面,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人工智能了,这三个逻辑时间点也重合了,所以整车智能化今年会开始爆发。

一、关于人工智能和Deepseek的创新。我的团队从2023年接触人工智能大模型,做过电池行业第一个大模型,现在正在做面向全固态电池研发的电池智能体,我从学习者的角度谈谈DeepSeek四个主要的创新:

(1)从闭源到开源,全球第一个开源大模型,极大提升流量。

(2)从人类反馈强化学习到通过纯强化学习获得推理能力,减少数据量。

(3)从通用模型到混合专家架构,减少了算力资源消耗量。

(4) 从数据继承到优化再到超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保证数据集的高质量。

它有三大重大影响:

(1)技术平权,消除垄断。竞争重新回到应用主导的场景。

(2) 对国产芯片的推广利好。从必须用先进制程GPU走向可使用成熟制程。

(3)对各行各业的AI智能体应用高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目前的全民智驾主要是L2+智能导航辅助驾驶(NOA),公路NOA已经从能用到好用,城市NOA已经实用。多模态大模型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赋能高阶自动驾驶技术,但还要解决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问题。L3自动驾驶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L4级高度自动驾驶需要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力争在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目前暂时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

对于智能驾驶的技术发展路径与算法演进,我个人不是专家,学习的体会大概是这样。

1、BEV+Transformer:通过鸟瞰视图(BEV),感知融合从数据特征级的后融合阶段推进至信号级的前融合阶段,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能力,目前的城市NOA配备;

2、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从基于规则的模块式架构(感知-规划-控制)到基于大模型“输入输出式”端到端;从两段式端到端(感知端到端+规控端到端)到一段式端到端(两者合一);

3、端到端+VLM:增加语义推理能力,形成视觉与语言两种模态双通道深度学习架构,利用语言模型知识库(如交通规则)辅助决策;

4、Vision-Language-Action闭环:构成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生成-动作决策与控制一体化闭环智能体。

三、关于“人工智能+”。这一次智能***可能比第一次工业***带来的变革还要大。具体到汽车领域,人工智能***引发新能源汽车全域智能化爆发: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智能电池;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使用、维修、回收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变革将对市场和产业巨大影响:

1、模式创造价值、生态赢得未来。现在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是新造车势力大量涌入的阶段即将过去。智能化变革阶段竞争会更加白热化,所以要做好准备进入产业模式变革的转折阶段和兼并重组的预备阶段。

所谓产业模式变革就是从企业竞争到模式竞争。主要模式包括:

(1)比亚迪模式:整车-电池-智能化全部自研全面电动化的纵向一体化模式。

(2)燃油车+电动车/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双轮驱动均衡发展模式:包括奇瑞、吉利、长城等。

(3)华为品牌+软件主导的智能生态模式:鸿蒙智行现在已经有五界,还会增加。

(4)互联网基因+整车智能化生态闭环模式:包括小米、小鹏、理想等,内部格局还将剧烈变化,创新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5)地方国企自主+合资改革与转型发展模式:包括上汽、广汽、北汽等。

(6)央企国家队模式:包括一汽、东风、长安。

(7)换电模式:包括蔚来、宁德时代等,还有待观察。

2、这些模式如何能成功?智能时代的制胜之道是学习。

(1)建立学习型组织,把企业变成智能体,最大的竞争能力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学习的目的是破除执念,增加柔性和适应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2)学习更是训练认知模式、修炼价值理念。人工智能时代有了机器赋能,我们能够更快地干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中国创新进入了英雄辈出的新时代,DeepSeek等公司的成功是技术理想主义的胜利。我相信新能源汽车***也会是汽车企业家英雄辈出的时代。

从2030-2035将要发生的能源低碳化技术大变革看未来的产业格局

一、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看能源低碳化。随着动力电动化和整车智能化技术变革深化,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是往智能产业发展还是融入新能源产业体系?这是一个战略选择。如果只是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汽车销售可能会下降。客户为什么要买无人驾驶的汽车?买个家用机器人是不是更好?因此必须有个附加的有可能赚钱的功能,而只有能源低碳化具有这个潜力。没有能源低碳化,只有整车智能化,最终发展的结局就是汽车产业萎缩。没有能源低碳化也不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

二、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这跟当年选择镍氢电池还是锂离子电池类似,那时候锂离子电池问题很多,搞镍氢电池的呼声更高,但是最后锂离子电池产业成功了。当年是选择油电混合还是纯电驱动也是类似的,争论非常激烈,但最后纯电驱动技术路线成功了。

2024年应该说是中国全固态电池研究的里程碑年份。年初我发起成立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研讨技术路线。目前看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选择高镍三元正极、硫化物主体的复合电解质、硅碳负极构成的材料体系,以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400Wh/kg左右为目标,超越传统液态和固液混合电池。

同时,通过全固态电池将高镍三元电池安全性提升到磷酸铁锂电池水平。产业化开始的时间2027—2028年,2030年左右是完全可以量产的。对于500Wh/kg的车用全固态电池,必须突破锂负极技术,这个可能需要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研发平台来赋能。预计产业化的时间大概在2030—2035年,有五年不确定期。

三、2030年新能源汽车能源低碳化技术将全面爆发。首先,钙钛矿光伏薄膜电池正在引发太阳能电池新一轮技术变革,预计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化。

钙钛矿光伏薄膜电池可制成半透明电池、柔性电池、高效叠层电池,综合使用可以覆盖整个车身,车载发电面积比现有晶硅电池提升4-5倍,发电功率增加到1-1.5千瓦,每年车身发电提供1万公里左右行驶里程。

其次,车网互动引发车载储能技术变革。从电网充电角度看,车网互动成为城市已有配电网在不断增加的风电光伏比例下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必然倒逼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再到双向充电车网互动。

从户用储能角度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是中国高层小户型住宅条件下最佳的户用储能方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房-车-网系统是最好的结合点。

从电动汽车角度看,车网互动将使电动汽车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委全国城市级车网互动示范工程今年将在上海等全国9个城市正式开展。

最后,交能融合将引发车用能源基础设施技术变革。高速公路光伏廊道发展正在推动光-储-氢-充-换-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建设,以满足重卡换电池/换氢瓶、轿车兆瓦级闪充等需求,零碳交通服务区将逐步普及。从智能化的车-路-云发展到智能化与低碳化相结合的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车-能-路-云一体化。

关于低碳化技术变革对产业的影响,我想简单展望一下未来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促进新能源全方位***,新能源汽车也是新能源产业大体系的一个分支。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超过3.7亿千瓦,累计装机2024年达到14.4亿千瓦。按此正常发展,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超过3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保守估计将超过4万亿千瓦时,占2030年我国全社会总用电量30%-35%。非化石能源总发电量(包括水电、核电等等)将达到发电量50%-60%。2030年将可能进入中国新能源***的爆发期,伴随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生产力***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生产关系***的双重历史机遇,今后十到三十年,将催生五个十万亿级的大产业。

1、新能源基础产业:包括光伏、风电、锂电池。目前产值大概3.5万亿,未来十年有三倍左右的增长空间。现在锂电池已经超过10亿千瓦时一年,估计2030年到30亿千瓦时左右。

2、新能源汽车产业:2035年国内外总销量有望接近3000万辆,保有量预计在两到三亿辆之间。随着能源低碳化建设变革深入发展,纯电动乘用车将重新回归主体地位,占到新车销售的70%以上。

3、交通全面电动化:电动火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电动农机、电动载用装备、电动移动机器人、电气化公路等。

4、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交通的车-能-路-云一体化、电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的光-储-氢-热一体化、建筑的光-储-直-柔一体化等。

5、绿色氢能产业:这也是由新能源汽车带起来的。这个产业相对来说时间周期长一点。我们预测2050—2060年,我国的绿氢年需求总量大约是1亿—1.7亿吨,仅此一项产值就是2万亿—3.4万亿人民币,全链条大约扩大3倍左右。

总之,我们面临能源***和智能***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坚信习主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一定能够实现、基于新能源***的双碳战略也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