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降价求生后,小鹏汽车如何打赢盈利突围战?

降价求生后,小鹏汽车如何打赢盈利突围战?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步入“淘汰赛”的关键阶段,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小鹏汽车凭借2024年亮眼的销量成绩,实现了34%的增长,全年交付量达到19.01万辆,成功重回新势力第一阵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在这销量飙升的背后,小鹏汽车却不得..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步入“淘汰赛”的关键阶段,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在这一背景下,小鹏汽车凭借2024年亮眼的销量成绩,实现了34%的增长,全年交付量达到19.01万辆,成功重回新势力第一阵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在这销量飙升的背后,小鹏汽车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仅8.3%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头部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一矛盾,犹如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深刻地影响着小鹏汽车的发展。董事长何小鹏深知,在销量与利润中找到平衡点,将是小鹏汽车发展的关键。

随着小鹏汽车的一系列战略举措,诸如2025款小鹏X9的推出、全球化布局以及AI和飞行汽车等的亮相,我们似乎能够窥见小鹏汽车在未来的盈利突围之路。

高端车型战略: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小鹏汽车近期上市的2025款X9因为定下的“不降价”的决策显得尤为引人瞩目。该车售价为35.98万-41.98万元,与老款售价相同。其坚守价格的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底气,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与老款小鹏X9相比,2025款的升级改进堪称全方位的蜕变,绝不是简单的“年度小改款”可以概括的。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该车全系标配图灵AI系统,并投入1亿元进行496项优化,试图以“技术升维”抵消价格战压力。其中,35%的零部件实现了焕新,诸多先进配置都成为了标配。

硬件配置上,新款X9搭载了主动后轮转向系统、全新双腔空气悬挂、全球首创6D防晕车算法、前后一体铝压铸车身结构、防弹级电池包等。

此外,诸如后排独立娱乐屏、16点按摩座椅、电动冰箱、零重力座椅等舒适性配置也是应有尽有。

从市场表现来看,2024年,小鹏X9交付2.1万辆,在小鹏汽车全年销量中占比11.39%,连续27周位居高端纯电MPV榜首。这一出色成绩充分证明了小鹏X9在高端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也为小鹏汽车的高端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X9等高毛利车型占比的逐步提升,推动了小鹏汽车2024年四季度汽车毛利率首次达到10%。这一数字虽然与行业头部企业仍有差距,但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相比之下,低价车型MONA M03虽然在拉动销量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其销量占比在一半左右,但却将全年单车均价拉低至18.85万元,对毛利率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也从侧面凸显了小鹏X9等高毛利车型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关键作用。

在全球化布局中,小鹏X9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小鹏X9右舵版在泰国市场实现了“到港即交付”的高效销售模式。而且,其还凭借自动泊车、后轮转向等智能化功能,解决了东南亚市场“坐不下、路口窄、泊车难”的痛点,被当地媒体称为“阿尔法电动化最优解”。

然而,新车不降价的策略也并非毫无风险,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硝烟弥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策略面临着诸多挑战。

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不容忽视。在价格战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极高,价格往往成为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小鹏X9维持高售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让部分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导致市场份额被那些采取降价策略的竞争对手所侵蚀。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此外,品牌稀释和成本压力也是小鹏汽车无法回避的问题。

近两年来,小鹏汽车的产品策略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显著特点,一方面积极推出低价车型以冲击销量,如MONA M03以11.98万元的起售价进入市场,凭借其相对亲民的价格,吸引了众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在市场上迅速打开了局面,为小鹏汽车的销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大力推出高端车型以保障利润,像G9、X9这样的车型,其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和提升品质,试图在高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和利润空间。

然而,这种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销量和利润,但长期来看,频繁的价格变动可能会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让消费者对小鹏汽车的品牌定位产生困惑,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

同时,高昂的研发投入和本地化生产成本也是小鹏汽车盈利能力提升的巨大障碍。例如,2025款X9的研发投入超1亿元,而印尼工厂的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些成本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小鹏汽车的利润空间。如果新款X9因为不降价策略而没有达成一定的销量,势必会加大这一盈利压力。

价格战的得与失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价格战成为了众多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小鹏汽车也深陷其中。

从数据上看,小鹏汽车的财报呈现出好转的趋势。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净亏损为57.9亿元,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同比大幅收窄44.2%,也表明了小鹏汽车正在逐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毛利率为14.3%,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这一提升不仅体现了公司在产品定价、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化,也反映出其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销量方面,小鹏汽车全年汽车交付量为19万辆,同比增长34.2%,且呈现递增态势。销量的快速增长为营收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证明了小鹏汽车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销量增长和亏损收窄的背后,却是小鹏汽车以价换量的生存悖论。2024年,小鹏汽车通过MONA M03和P7+等低价车型拉动销量增长。这种策略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地提升了销量,但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单车亏损收窄但未盈利是小鹏汽车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同比缩窄了44.2%,但其汽车毛利率仅有8.3%,仍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的20%左右的水平。

这一差距不仅反映了小鹏汽车在成本控制和产品附加值方面的不足,也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小鹏汽车在价格战中处于相对劣势。如果不能有效提升毛利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上升,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服务收入依赖也是小鹏汽车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与大众合作的技术授权收入为小鹏汽车贡献了50.4亿元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然而,四季度这部分收入占比却压缩至9%。高毛利业务的收缩导致四季度整体毛利率环比下降至14.4%。这表明小鹏汽车对于技术授权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这部分收入出现波动,将对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在业内看来,过度依赖技术授权收入并不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公司需要更加注重自身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破局路径有哪些?

面对盈利困局,小鹏汽车需要寻找新的破局路径。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小鹏汽车将全球化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并制定了详细的市场拓展计划。

市场覆盖方面,小鹏汽车计划在2025年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倍至60个,并建设超过300个海外服务网点。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小鹏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销量目标上,小鹏汽车计划2027年剑指全球新能源出口前三,2030年实现半数销量来自海外。这一目标如果实现,将使小鹏汽车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品牌。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在面向媒体采访时透露,对于小鹏汽车全球化的核心区域,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是重点大区域。公司会从中根据市场保有量、电动车渗透率以及当地对于中国品牌和电动车产业的支持力度,总结出10至12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主要市场,“对于这些主要市场,今年会投入更多资源”。

为此,小鹏汽车在技术适配和生态协同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技术适配方面,小鹏汽车计划在2026年启动“图灵AI”全球落地项目,针对曼谷等拥堵路况优化自动泊车算法,在印尼推出右舵版车机系统等举措。这些技术适配措施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增强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使小鹏汽车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生态协同方面,小鹏汽车积极与合作伙伴共建超快充网络。与大众等合作伙伴共建的超快充网络将覆盖中国420城。此外,小鹏汽车还与bp pulse等能源企业合作光储充一体化项目,通过整合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下,增程式技术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小鹏汽车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了明确的技术储备与计划。

在技术储备方面,小鹏汽车在2024年11月的小鹏AI科技日上推出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这一增程系统依托于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5C超充AI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技术、低噪音静音增程器和AI电池医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还提高了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4月15日,小鹏汽车宣布其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此外,还有消息传出,小鹏首款增程汽车为大型SUV,内部项目代号G01,以G9为原型车开发,主要针对20万元以上价格带。首款车将在小鹏汽车广州黄埔第二工厂量产下线,增程器部件由东安动力提供,该公司此前为理想汽车提供增程器部件。

小鹏汽车的X9车型也有望推出增程版,对标理想MEGA(综合续航超1000km)等竞争对手。业内预计增程版X9的推出将为小鹏汽车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点,不仅能够提升小鹏汽车在MPV市场的竞争力,还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

辅助驾驶系统授权也展现出了较大的商业潜力。小鹏汽车与大众的合作模式为辅助驾驶系统授权提供了成功范例。双方联合开发电子电气架构,并将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集成到大众MEB平台上。

未来,小鹏汽车计划继续深化与大众等合作伙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辅助驾驶系统授权业务的规模。同时,小鹏汽车还将积极探索与其他车企的合作机会,将辅助驾驶系统授权业务拓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将有助于小鹏汽车实现技术变现,提高盈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不过,除了出海、增程和技术授权外,小鹏汽车还有更大的野心,比如,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

从飞行汽车的进展来看,小鹏“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自亮相以来,便备受瞩目。它以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目前已获得近4000台订单,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其的认可和期待。根据计划,该飞行汽车将于2026年量产。

在AI机器人领域,小鹏汽车历时五年打造了IRON机器人,该机器人以1:1比例仿照真人打造,搭载图灵AI芯片,并与智驾系统同源,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行走时更加自如。

目前,小鹏汽车的IRON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广州工厂进行实训,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未来将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和门店服务等领域,提升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

结语

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通过推出高端车型、加速全球化布局、布局增程式技术以及探索辅助驾驶系统授权业务等多方面的努力,正逐步寻找盈利平衡点。

在小鹏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会上,何小鹏曾放出豪言——小鹏汽车今年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因此,业内也将2025年四季度看成是小鹏汽车的关键时间节点。若能实现盈利,小鹏汽车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这将证明小鹏汽车的战略调整和创新举措是有效的,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反之,若未能实现盈利,小鹏汽车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甚至可能沦为“技术理想主义”的牺牲品。这将对小鹏汽车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和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小鹏汽车需要全力以赴,在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和优化,以实现盈利目标,在这场决胜战役中取得胜利。

来源:盖世汽车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