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展对话|零跑朱江明:今年销量目标变更为50-60万辆

车展对话|零跑朱江明:今年销量目标变更为50-60万辆

原创 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零跑汽车B系列的第二款车型零跑B01迎来全球首秀。发布会上,据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介绍,B01定位为15万级最美智能轿车,其设计以科技和自然为灵感,由中欧联合评审小组共同把关,细节上对标BBA,全系标配大面积钢琴烤漆外观饰件。..

原创 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零跑汽车B系列的第二款车型零跑B01迎来全球首秀。

发布会上,据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介绍,B01定位为15万级最美智能轿车,其设计以科技和自然为灵感,由中欧联合评审小组共同把关,细节上对标BBA,全系标配大面积钢琴烤漆外观饰件。

同时新车基于LEAP 3.5电子电气架构打造,长宽高分别为4770mm、1880mm、1490mm,轴距为2735mm,续航650公里,搭载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27合1超级集成热管理系统。

除了新车首秀之外,此次零跑展台,旗下全部在售产品均亮相,包括零跑B系列首款车型B10、C系列SUV家族C16、C11、C10、轿车C01和经典小车T03。其中零跑B10上市13天已完成超8000台交付,搭载激光雷达版本占比51%,中高配版本占比高达95%。

车展现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接受了包括在内的媒体采访,谈及了智驾、全球化、市场竞争等业内热议的话题。

加码海外市场,今年海外销量欲达到5万~8万辆

“全球的十大车企,最终到任何一个稍微规模大一点、有销量的国家卖车的话,一定是走本地化的策略,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及时地供货以及有更好的成本优势。从零跑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坚定地做全球化,再做本地化的落地。”朱江明告诉记者,并透露零跑汽车正在欧洲做工厂选址,希望加快决策速度,预计在2026年年中实现本地化的落地,西班牙是目前重点考虑的国家。

海外市场是今年零跑汽车发力的重点,2024年其出口汽车1.37万辆,2025年初公布今年海外销量5万辆,本次车展上朱江明称“今年5万到8万辆的海外市场销量是可以期待的”,较年初目标增幅超过50%,目前零跑汽车的海外网点已有500家。

零跑汽车希望将B系列车型打造成为海外市场的主力车型,涵盖了SUV、轿车等在内的多款产品,2025年年内推出B10、B01、B05三款产品,其中B10计划今年第四季度欧洲上市,B系列的第三款产品B05也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在欧洲首秀,双动力战略完成海外布局。

除了欧洲市场外,零跑汽车也在进军更多国际市场。4月18日,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双方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项目初始投资额为500万欧元(约2,400万林吉特),并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C10的本地化生产。

零跑要将AEB做到行业内最先进水平

上海车展前夕,工信部一则公告让蒙眼狂奔的智能驾驶迎来紧急“刹车”。公告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因此此次车展上,此前被车企高频使用的“高阶智驾”“自动驾驶”等词汇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辅助驾驶”,高管演讲、宣传资料上提智驾必带有“辅助”。

在朱江明看来,智能驾驶(端到端辅助驾驶)一定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制高点和发展的方向,技术在不断地加速、成熟。不远的未来,稳定性、可靠性会越来越好,辅助人的驾驶能力也越来越强,最后达到真正实现无人驾驶。

“但在这个过程里面确实有一些误判、误导,比如很多视频称可以在车里睡觉、不关注的情况下驾驶,会给用户造成很多的误导,就会出现安全的问题,因此我觉得现在首先要做好真正的能力的宣传、规则的制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辅助驾驶的能力,同时充分考虑安全,在设计里面把AEB等功能做到全面可靠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推广整个智能辅助驾驶。”

据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车将在二季度实现用户点对点的通勤,希望在三~四季度城市辅助驾驶能力做到行业的第一梯队。“我认为我们有非常大的信心,我们希望在智驾里面先把安全放在首位,在安全方面比行业内的其他竞品有所突破,把AEB做到行业内最先进的水平。”

今年,零跑的重心将在B系列和D系列上,全年预计有6款新车上市,除了已于3月上市的B10外,B01将于7月上市,B05将在11月开启预售,零跑D系列将于12月正式亮相。

“D系列定价在25万~30万元,但绝对可以和市面上50万以上的高端豪华车型PK,至少在配置上、设计上、品质上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也代表零跑的品牌以及技术最高端的车型。”曹力透露。

2024年财报电话会上,零跑汽车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由此前的50万辆,变更为50万至60万辆。此次采访,朱江明也透露了更大的野心——“去年我们在全球车企以集团为单位的排名是第11位,希望今年能够前进2名,每年进步一点点,希望能够做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几名。”

来源:凤凰网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